第321章

然而实际上,骆时行最多也就是小康家庭出身,他压根也不是世家,然而三人成虎,他身边的那些大佬说他是,跟家里人通信也是这么说的,内黄骆家也认了他,仿佛他就真的是世家出身了。

武承嗣一高兴,便亲自送王文学离开洛阳。

王文学走的时候着实松了口气,深深感觉在洛阳混太不容易了,要不是有他家使君的面子在,他可能早就被问罪了。

就算没人提醒他,他也知道自己在见太后的时候表现并不是很好,好在他会学舌,把骆时行的话给学了出来,讨得太后欢心。

王文学紧赶慢赶回到交州之后立刻去复命。

骆时行在听说太后都见他之后人都傻了,他虽然准备了给太后的礼物,但当时想的也就是通过武承嗣交给太平公主,然后让太平公主去送给武 。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没有将给太后和公主的盐田分出来,反正就那么多,武 到时候想给女儿多少就给女儿多少。

当然实际上是骆时行也把握不好给多少好,干脆让太后自己去分吧。

万万没想到武承嗣这么卖力,尤其是卖力的原因是为了安装玻璃窗,当即有些哭笑不得。

在王文学说武 让他写奏疏的时候,骆时行瞬间眼睛一亮,转头看向程敬微。

程敬微也含笑点头说道:“此事有八成把握了。”

肯让骆时行写奏疏就是有考察的意思,只要骆时行不写的太离谱,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骆时行也摩拳擦掌,其实之前他已经写了一份奏疏,只不过那份奏疏是给中书省看的,立足点不太一样,跟给太后看的是两码事儿。

给中书省看要让他们看到交州能够交上更多的税收,而给太后看则要着眼于未来。

太后不会关注眼下税收这点小事情,她的心很大,要不然不至于天天盯着吐蕃。

骆时行本来是个谨慎性子,做什么事情没有八成把握都不会提出来的,不过这一次……他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出来。

这样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将来做的事情让太后不喜,封疆大吏最怕的就是跟上位者有误会,尤其是交州这个地方比较敏感。

除此之外就是把他的想法再夸张一点,吹牛嘛,谁不会呢?

于是等武 收到骆时行那封奏疏的时候,打开一看都被骆时行的想法给镇住了。

第364章

骆时行在奏疏里直接就坦白他想要建港口并不仅仅是为了运货,更多的是为了扩大海上香料之路。

所谓的海上香料之路其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后世的称呼,这个时候大唐跟南洋国家做生意运输更多的是香料,因为这个东西卖的最好,其他其次。

骆时行也坦言想要派人去南洋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想要去寻找一些东西,比如说石蜜的原生植物。

甘蔗原产地不是大唐,但到了大唐也还是能生长的,除此之外就是棉花,还有一些其他比较重要的东西,比如说橡胶。

这些他都想要,除此之外他还想要去更远的地方。

如今的大唐所到最远的地方也不过就是南洋那些国家,都没跑出亚洲的范围。

而骆时行却笃定说在海的另外一边还有大陆,他想去那里看看。

至于为什么知道,他就理直气壮地推给了火神,谁让他是火神的神使呢?火神是天下人的火神,哪儿都要用火的嘛。

反正这封奏疏写完之后,骆时行都不得不感慨,人啊,总是需要入乡随俗的。

以前他都在尽量避免这些神神鬼鬼的话题,而如今一旦遇到没办法解释的事情,他自己都会主动提起自己的祭司身份。

武 从来没想过在海的另外一边还有大陆,骆时行十分谨慎,没有提出地圆说,他怕太后接受不了,而且地圆说这个东西现在也并不重要。

对于骆时行的想法她倒是没什么意见,少年人嘛,总是充满了奇思妙想,他们刚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当然想飞的更远。

一般游学也都是这个年纪或者二十来岁,那些年纪大才游学的,有的时候也不是自己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