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连接现在与未来的通路(三)

当一众老学究还在纠结难受的时候,齐磊笑嘻嘻地走过去,贱兮兮地来了一句,“还研究呢啊?”

廖凡义他们这才抬头看到齐磊。

眉头都锁的紧紧的,庞清方突然道:“小子,挺得意吧?”

齐磊摇头,“不得意,骂的是我也不是你们。”

大伙儿一翻白眼,那你怪谁?还是不自找的?

其实,关于齐磊的这条新闻,大家开始是不理解的。拿自己开涮的,真没怎么见过。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廖凡义疑惑发问,指着数据无语:“只是为了展示这个‘沉默的螺旋’?”

齐磊正色起来,“算是吧。”

解释道:“这条实验项目,其实没有它实质的新闻目的,仅仅只是通过一个社会事件,来展现网络时代与传统媒体时代,在传媒角度的差异。”

“但是”齐磊话锋一转,“它展现的可不仅仅是沉默的螺旋。”

“嗯??”

众人一疑,“你还要展示什么!?”

齐磊笑了,“不是要展示什么,其实已经展示出来了。”

众人听罢,对视一眼,就在齐磊刚要解释的时候,陈兴福教授和廖凡义突然抬手制止。

“你先别说,让我想想!!”

是的,一群搞传媒、搞新闻的大拿,在这儿让一个小孩上课,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啊。

况且,廖凡义他们已经开始沉浸其中。他觉得,自己发现问题,要比齐磊说出来更能引起他的兴趣。

齐磊则是一摊手,不让说就不说呗,况且要找出来也不难。

就这样,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廖凡义几人翻阅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又对三天的实验过程做了复盘。

终于,廖凡义灵光一闪,“议程设置?”

齐磊一听,登时笑了,“对,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同样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定义。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传播媒介如果对某一个重要问题反复报道和强调之后,民众就会对相关问题产生高度的“对应性”,也就是反馈效应。

根据这个原理,学术上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为民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

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前黑板】连续报道齐磊相关的事情,那么,不管观众愿意或者不愿意,都会被限定在这个议程之内,做出不同的反应。

当然,这个“议程设置”属于大众传播的天然属性,基本功能,还不至于让廖凡义他们忽略或者惊讶。

任何新闻只要连续、长期地登陆【前黑板】,都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你就是报道楼门前有一坨狗屎,连着报几天,也得有人绕着走。

廖凡义在意的是,前黑板的新闻,在齐磊这个人的基础议程之上,又做了进一步的限定。

想像一下,齐磊这个人,在二中的话题性是很高的,属于传说级的人物。

他写过校歌,带领十四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学生会主席,还是校广播站最受欢迎的主持人。

甚至这小子挺帅的,和校园女神一般的徐小倩仿佛是神仙眷侣,等等等等!

他身上的话题无数,谈资无数。

可是,回首整个实验过程。

第一天:齐磊的成绩是抄的。

第二天,齐磊的家世起底。

第三天,齐磊和校长、老师的关系。

虽然没有一句明确的说齐磊的成绩就是抄的,他的家世就是导致他为什么能抄到,为什么要抄的诱因,而第三天校长和他的关系,仿佛再次作证了前两天的议题。

所以,关于齐磊的话题,已经被逐渐锁定!!

被限定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仅仅是抄袭、人际关系这个范围。

廖凡义发现,第一天的观点反馈里,大家还能从其它方面谈论对齐磊的喜欢、不喜欢。

负面的观点是从其它方面的谈论的,而正面的观点也是从各个角度为齐磊辩解。

比如他优秀,他有领导力,他多才多艺等等。

到了第二天,负面和正面也有从其它方面争论的,但是已经开始减少了。

到了第三天,就更少了。

即便是正面观点,也是从他抄没抄、家庭背景有没有影响抄成绩,这个结果的角度在争论。

也就是说,议程已经被锁定在了:他到底抄还是没抄,外加他的家庭背景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上面。

没人在关心他是不是长的帅,是不是多才多艺,是不是有领导能力了!!

一个问题被无限放大!!

这是值得深思的也许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议程设置议程设置!?“

几个老学者,一边念叨,一边琢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啊你展示这个东西,而且还得单独提一嘴

目的是什么?

齐磊看着廖凡义,陈教授,还有庞清方他们皱眉苦思,并没有去打扰,也没有去解释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严重。

而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锁定议程,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益处多多。

举个随处可见的例子,“一个演员演技好”,只要锁定这个议程,那就没人关心他其它方面的污点。

一个明星,只要锁定他是不是你喜欢的偶像,就不再讨论他其它方向的缺陷。而认定议程为是自己偶像的群体,就成了饭圈文化。

说句可能让人难受的话,绝大多数人,除了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感兴趣的议题。在其它方面是缺乏逻辑能力的,甚至干脆就懒得想!

于是,很容易就会掉进别人设置好的议程之内。

然后掉进去了都不自知!而这种议程设置,在后事随处可见!

无害的,可能就是一个产品的营销,一个明星的设定。

但是,如果用的不好,或者被对手利用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

“买华为就是爱国!”

这特么是最恶毒的议程设置!买就是爱国,不买就不爱国

可这就是个伪命题,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认可,形成势均力敌的舆论对抗。

一旦锁定了这个议程

那就没有人再去关心华为的遭遇到底是对是错,华为做为中国企业的意义和责任,我做为一个中国的人价值观和责任。

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即便有这种思考,也成了佐证“买华为就是爱国”的“强词夺理”,导致两方对立。争吵不休

实际上这事儿它就没有对立的道理!一个国家,欺负一个公司,手段下流且恶毒,你就算隔着太平洋去看,也特么知道该支持谁。

可是在一个议程设定里,必然有对立的双方,就像一盘棋,必然有胜负是一样的。

一部分人,被动的成了对立方。

而且,官方是没法做出正面辟谣和干预的,不能说爱不爱国和买华为没关系,那会在这个关键时期,让很多人产生国家不支持民族企业的错觉。

更不能说,买就是爱,那不理性。

也不能说,不买就是不爱,那更不理性。

所以,你看整件事里,只有任老一个人在说,不要把买华为产品和爱国牵扯在一起。

这就是议程设置在网络时代的应用。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议程设置锁定的是更大、更具影响力的呢?

说心里话,齐磊现在特别想提醒一下廖凡义,你们会在“议程设置”上吃大亏!

然而,这毕竟不是胜负游戏,而是为了深入研究而设立的实验,以真实情况为主吧!

所以,只能闭嘴了。

但是,看在张路臣眼里,却又不一样了。

这小子,肯定是藏了话的!

可是,他藏了什么?

就见齐磊打了个哈哈,不再多提。

“那什么,火侯差不多了哈,明天进入第二阶段!”

说完就走了。

等他一走,张路臣马上提醒众人,“这小子不太对!”

大伙儿一怔,“怎么了?”

张路臣皱眉想了半天,“总觉得他要么在挖坑,要么就是隐瞒了一个关键信息,总有点胸有成竹的味道呢?”

“”

这话如果是廖凡义说出来,大伙儿可能不会太当真。

开什么玩笑?咱们是专业的!

什么沉默螺旋,什么议程设置的,他们肯定比齐磊熟,也比他用的多,见的多。

说句不客气的话,沉默螺旋也许有些陌生,这是国内媒体大环境造成的。

出于宣传的目的,当然也在用。可是,怎么说呢?天天吃大米不一定就知道大米是什么成分,对不对?

国内对沉默螺旋的研究,就是这种情况。

媒体相对封闭,没有外部影响,民众议题只存在于个人社交圈子,不属于大众传播之列,所以研究没价值。

可是,你要说议程设置,这个他们懂啊,很懂!

用的多,使的溜,不怕齐磊设置什么议程。

但是,如果这话是张路臣说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大伙儿都清楚这老头儿是干啥的,他这么说,那说明齐磊确实有这个心理。

“防着点?”

廖凡义点头,“防着点!”

“咱们亲自把关,加大十四班的审核力度!”

这几个人开始认真了。

但是认真有用吗?

在齐磊那不知道,不过至少让四个任务班挺难受的。

实验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期。

而与第一阶段最明显的界限,就是第二阶段增加了一条实验规则。

当天晚自习,各班就收到了一条通知:

从明天开始,每个学生拥有给【后黑板】观点点赞的权利。

每人每天,早中晚,分别对五条新闻拥有一次点赞的权利,一共15次点赞的机会。

实验组会对受到点赞的观点进行统计,前二十名的观点贴有奖励,一个赞一毛钱。

这条规则是齐磊定的。

廖凡义能想到的解释就是,“资本介入传播领域。”

至于能产生什么影响,那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了,毕竟这是时代的局限性。

而齐磊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催化。

催化模型,更贴近后世的网络环境。

要知道,光有齐磊这一个网红是不够的,他自己骂自己目的其实就是打个样儿,让别人知道怎么走红。

他要造星,制造一批网红,成为流量焦点。

接下来的日子,齐磊说到做到,只给四个任务班提了两个概念,就不再参与,专心经营他的网红【神经病儿】。

而且,齐磊也有意地减少在实事上做出评论,完全脱离开主流体系,每天写一写短篇的小故事,发一点后世老掉牙的段子。

比如:“看电视的时候,突然出现广告并不算可恶,真正可恶的是,漫长的广告过后,等来的却是片尾曲。”

“特别能吃苦”这5个字,我想了想,我只做到了前四个

上午肚子饿,看见同桌桌上有瓶酸奶,想都没想就喝了。

一会儿同桌来了大叫道:“我的洗面奶怎么不见了?18块啊!!”

哥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走向厕所,一顿抠嗓子,老难受了。把东西拼命地吐,直到吐出酸水。

好不容易吐的差不多了,眼泪叭嚓滴回到座位上时,同桌抱着一个瓶子说:“吓死我了,洗面奶滚到桌子下了,我的酸奶怎么又不见了呢?

哥心里直骂:你奶奶个熊滴,喝你点酸奶把人往死里整!!

像这种搞笑有内涵的段子,吸粉蹭蹭的。

而当第二阶段规则公布,【神精病儿】成了名人,开始大量吸金的时候

利益的驱使,又使得一部份有能力的普通人,开始模仿神精病的走红模式。

渐渐的,大批草根红人,流量焦点开始出现。

完全遵循了市场规律。

这些流量焦点,也在逐渐的形成一个全新的生态。与【前黑板】并行的,具有传播属性的生态!

只可惜,廖凡义那几个学者的焦点还在前黑板的争夺上,并没有对后黑板的草根红人们倾注过多的关注。

那边四个任务班,已经让廖凡义带领的十四班,折磨的欲死欲仙了。

首先,一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终于开窍了。

她们之前那种广告打出去,一点新意都没有,基本没效果。

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听取专业意见,开始改变策略。

广告词换成了,【精彩人生,从澳洲牛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