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

头顶树梢漏下来的阳光映在她脸上,少女雪白肌肤上毛茸茸的细毛在阳光下都映得分明,她提着笔,露出点向往的神色,

“不知道我的公主府会开在哪处坊里。”

薛夺看出她眼底明明白白的向往,不知怎么的,原本满心满眼的警惕,不知不觉如落潮的潮水般消褪了七八分。

“会有的。”他难得安慰了一句。“公主府邸,自然开在好地段。”

“当然会有的。”姜鸾回过神来,继续低头往下抄写,“你家督帅可是当面应下的。除非他食言而肥。”

薛夺不乐意了,叼着草茎,从鼻孔里冷哼,“督帅令出必行,从不食言。”

姜鸾:“呸,你们这些愣头青。他骗人的时候难道还少么。”

一支竹竿子从天而降。

文镜从树上跳下,木着脸过来复命,手掌上下交握覆盖着,细微的蝉鸣声从空隙里钻出来。

姜鸾从打开的手掌缝隙往里看了一眼,里头暗憧憧地看不清楚,抓到的似乎有三四只新蝉,身子都不大,垂着柔嫩的新生的翅膀。

“真是快入夏了,今年的新蝉都上树了。”她心满意足地看完了,吩咐,“全放生了吧。”

文镜的脸黑了。

他站在庭院里,手捧着那几只好不容易从树冠高处粘下来的知了,拒绝挪步子,直勾勾瞪视过来,眼睛里快冒出火星。

幸好裴显下令他不许说话,姜鸾怀疑他一开口就要喷火。

“倒不是故意为难文小将军。”姜鸾放缓语气,好声好气地解释,

“只是才想到,这么一只新蝉,在地底下挣扎三五年,上了树享受短短几日的阳光雨露,蝉就要死了。叫声虽然吵闹,何必和它们过不去呢。放了吧。”

文镜听了她的解释,神色缓和许多,摊开了手掌。

刚捕的新蝉展开薄翼,四处飞走了。

初夏早晨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透下来,姜鸾抬笔蘸墨,又继续开始抄经,悠然接着说完下半句,

“本宫当然不会和几只小知了过不去。文小将军看不出么,本宫只是和你过不去啊。”

文镜:“……”

眼看文镜额头青筋突突直跳,呼吸气息都乱了,薛夺赶紧抢上几步拦在中间,连哄带劝叫文镜的亲兵把他拉走。

“叫你们将军去宫门外头绕着宫墙巡值,别再进门了。反正我今天无事,他早些换防回去休息。”

皇后娘娘遣来的人,就在这时叫门求见。

为首的来人是个熟人。

三十多岁年纪,相貌寡淡,礼节完备,顶着一丝不苟的发髻。正是上次作为教导姑姑被派过来,企图强留在临风殿监视,结果半夜被轰走的扶辛姑姑。

扶辛姑姑第二次奉命上门,一张拉长的脸色比刚出门的文镜还要难看三分。

“奉我家皇后娘娘的口谕,”扶辛姑姑勉强行了个万福礼,“汉阳公主已经过了十五生辰,及笄礼是该准备起来了。不知定在五月中旬,端午节过后的吉日,公主觉得如何?”

“咦。”姜鸾有点意外。“竟然这么快就要操办了。你们皇后娘娘不拖着我了?”

扶辛姑姑的脸色更难看了。

“公主说得是什么话。公主虽然在临风殿里闭关祈福,但毕竟人在皇宫里,我们娘娘时时刻刻须得照应着。”

“就是这个话。”姜鸾满意了,“替本宫去跟皇后娘娘说一声,多谢娘娘的好意。笄礼之后,开府之前,本宫会安分守己地待在临风殿里,不找谢舍人麻烦,不叫皇后娘娘为难。”

扶辛姑姑终于听到一句想听到的,脸色和缓下来,赞赏地点点头。“奴婢会把公主的原话带给娘娘。”

说完仿佛躲避洪水猛兽般,毫不停歇,立刻便告辞疾步离开。

目送一行人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外,苑嬷嬷低声感慨,

“皇后娘娘终于想通了。如今太后娘娘远在离宫养病,皇后娘娘身为六宫之主,拖着不办公主的笄礼,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姜鸾也点头赞同。

“拖着笄礼不办,强留我在宫里修行祈福,我想起她痛苦,她想起我也痛苦,又被两队北衙禁卫在中间拦着,她对我什么也做不了。不如索性早点把我放出去开府,从此眼不见为净,她也舒服,我也舒服。”

笔尖重新蘸了墨,她站在微风吹拂的长案边,继续抄写佛经,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皇后娘娘悟了呀。”

——————

傍晚时分,裴显遣身边的亲兵传了一句话过来。

“我们督帅跟公主说,椒房殿主动退了一步,实属难得,望公主珍惜这次机会。再弄砸了,神仙也难救了。”

姜鸾刚抄完了今天晚上的一遍佛经,斜靠在庭院里搁着的贵妃榻,闭目听着传话,头顶的梨花树在风里簌簌落下雪白花瓣来。

春蛰捧来银盆,轻手轻脚地在温水里替她洗净手上的墨迹,又用了润泽肌肤的香膏,按摩被笔杆磨红的柔嫩指腹和食指关节。

清淡缭绕的沉水香气里,姜鸾睁开了眼,浅浅一笑,

“你家督帅呀,到底有多不放心我。”

她不笑时眉眼显得稚气,笑起来却如漫山春花明媚盛开,对面的亲兵心神一震,急忙低下头去。

“劳烦转达回去,本宫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人。请他放宽心。”

薛夺抱臂靠在墙边,监听着庭院里的应答动静,听到姜鸾这句,叼着草茎的动作一顿,递来一个充满怀疑的眼神。

姜鸾装作没看见,言笑晏晏地和传令亲兵闲话了几句家常,亲兵是个嘴巴牢靠的,追问了许久,最后也只说了句,

“督帅白天在政事堂议事,传下这句话给公主,之后便出宫了。”

“这么早便出宫了?白日里回府休息?”姜鸾抬头看看亮堂的天色,若有所思。

“你家督帅该不会是前一阵天天忙到三更半夜的,缺觉缺得厉害,累垮了身子,人不行了吧。”

亲兵怒道,“我家督帅身子顶好的!哪需要白日里休息!督帅回去给他新得的宝贝兰花浇水!”

姜鸾噗嗤笑出了声,摆摆手让他回去,

“你回去复命吧。跟你家督帅说,四季兰虽然是兰花里易养活的,浇多了水还是容易烂根。”

亲兵惦记着回去传话的正事,说了几句便匆匆告退。走出临风殿的宫门外,围墙长檐的阴影里走出一个披甲佩刀的少年将领,迎面挡住去路,正是文镜。

文镜拦住传话亲兵,开口说了今天当值后的第一句话,

“我随你一起去见督帅。”

——

裴显今日确实提前出了宫,在城东永乐坊长亭街的兵马元帅府。

裴氏是河东大族,在京城里有处五进的大宅子,位置也在城东,京城里的几房族人在大宅里聚居。

裴显嫌那处大宅子人多吵闹,轻易不去。起先住在外皇城的值房里,后来朝廷赐下了长亭街的官邸,上旬简单修缮好了,他便搬过来住。

新刷了漆的外院大书房里,看着宽敞气派,细看布置却简简单单,匾额楹联是赐下府邸时便挂着的,依旧原样挂着。

书房墙上除了正中一副名家山水画,新刷的四面粉墙只一边挂着长剑和硬弓,另两面墙空着。

一个顶天立地的榉木大书架作为隔断,摆在书房中间。

黑漆长案上搁着一盆枝头含苞的兰花,绿意葱茏,是书房里唯一鲜亮的颜色。

文镜敲开了书房的门,并不进去,而是撩袍子跪倒在门外,唤了声,“督帅。”

裴显站在门边,低头注视着他,“宫里提前散值了?你不回去歇着,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文镜低着头,吭哧吭哧地吐出几个字来,“末将有话和督帅说。末将……末将思念战场,末将想回边境。”

裴显没有即刻回应。

他不开口,但衣摆在门槛处随风微微拂动着,视线从高处往下,仿佛带有实质的压迫力量,沉甸甸地压在文镜的头顶。

文镜咬牙说了实话,“末将……不适合京城。京城的禁卫差事处处要和贵人打交道,末将做不来。末将宁愿回边境和突厥人厮杀,风雪里吃沙子,拍马冲锋,一刀捅一个血窟窿!末将觉得——”

“留下。”裴显淡漠地说。

“过不了京城这道坎,你一辈子只能在战场的死人堆里打滚。京城里的贵人围炉清谈,谈笑间寥寥几句,便交代了你全家性命。”

偌大空旷的书房里回荡着他低沉的嗓音,“驻守边关的上百将领里我选了你文镜,把你带来京城,不是为了把你送回去的。”

文镜猛地抬头,想要争辩又不敢,重新低下头去。

“起来吧,进来说话。”

裴显当先走回书房,站在长案边,指尖拂过兰花碧绿纤长的叶片,

“你不是没有历练的人,最近是怎么了,处处进退失措。临风殿里那位又做了什么,惹得你心神大乱?”

文镜站在身后,茫然了一瞬。

他其实也不知为什么。

汉阳公主虽然口口声声看他不顺眼,也不过是叫他爬个树,用粘杆抓几只蝉,跟战场搏命厮杀比起来,算什么呢。

但他就是被轻易扯动了心绪,连交谈都没有,只是偶尔对视,望进那双潋滟含光的眸子,看着对方举手投足间天生的娇贵,除了被耍弄的气恼,还感觉……隐约的难过,悲伤,甚至还有莫名其妙的愧疚。

“末将见了汉阳公主,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文镜喃喃地道,“那感觉很怪,像是见了年少时别离的妹妹……”

裴显抚摸着兰花长叶的动作一顿,唇边浮起凉笑。

“我记得你家里全是兄弟,没有半个妹妹。”

文镜噎了一下,神色呐呐地说,“末将胆大妄言了。公主何等身份,末将不敢……”

“喜欢汉阳公主?”裴显打断他。

文镜惊得肩头一颤,“不,不敢想。”他强自镇定地补充,“亲近中带着尊敬,公主身份贵重,末将自知身份寒微,不敢有男女之情。”

裴显点点头,放开兰花长叶,从案上拿起一个浅口瓷瓶,往花盆里缓慢浇水。

“才十五岁的天家贵女,可尊敬,可亲近,不必惧怕。她盯着你看,你便装作没看见。她和你说话,你便稳稳地回话。太过刁钻、回不了的话,你什么都不需说,缄默行礼告退,回来问薛夺,问我。无论汉阳公主做了什么,记得保持四个字:心平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