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

大明望族 雁九 6999 字 10个月前

杨宅,书房

伺候的下人撂下茶壶茶盏便被打发了下去,连亲儿子杨慎也没能留下,屋里只剩杨廷和沈瑞翁婿对坐,而院门口还留着心腹长随守门,全然小心谨慎模样。

沈瑞见这个阵仗,心下已是有些忐忑,生怕杨廷和说出来的是通藩案里沈家有坏消息。

自从靖难之变后,朝廷对藩王的忌惮至今,要是真的与藩王沾上关系,沈家子弟的前程怕是就此到头;除了前程之外,还有沈琦妻儿与长房小栋哥儿的安危,如今没有消息也算是好消息,要是真的有噩耗,也叫人不忍听闻。

杨廷和也不拐弯子,上来便直言道:“事涉藩王,朝中诸公极为重视,连皇上曾去亲审过几个人犯。”

沈瑞倒不算太惊讶,以寿哥的性格,没准还会觉得审人犯是极好玩的事。

杨廷和见沈瑞颇为沉得住气,心下十分满意,语气缓和不少,道:“你把前前后后的事都讲与我听。所见所闻所感,都不要漏下。”

沈瑞连忙应诺,便将自己与沈理回到松江查到的种种,自己与沈理的推测,以及后来从王守仁那边听到的一些统统讲了出来。

事无巨细,足讲了小半个时辰,沈瑞直说得口干舌燥,待全讲罢,只得哑着嗓子告罪,连饮了两盏茶才缓过来。

杨廷和听得十分认真,时而眉峰紧锁,时而捻须点头,全部听罢,方道:“宁藩此番行事可算不上缜密周全,不知是不是故意为之。不过,勿论他是不是故意,就看他用的这几个人,”他冷哼一声,“识人不明,也成不了什么大事。”

沈瑞心道从史书上看宁王原也不是缜密周全人,在真正举起谋反之前朝中不是没有察觉,还不是朝中几派人马各怀心思,彼此倾轧,一直没加理会,才让这么个货色成功造反了么。

沈瑞料想王守仁密奏皇帝剿灭太湖匪的事杨廷和不可能不知道,况且如今已发兵月余,只怕已有所斩获,因此也不相瞒,将自己知道的部分都讲与杨廷和听。果然见杨廷和并不意外。

“南昌周遭能养兵的所在不多,宁藩这次曝露了太湖水寨,若老师与张公公能一举荡平太湖,最少也是断了宁藩臂膀。”沈瑞虽然不认为宁王只有这一处藏兵之地,但此处无疑会是非常重要的一处,若被剿灭,宁王必然大伤元气。

而这将是王守仁此生首次大捷,没准儿从此就能开启战神模式,再不会像前世那坎坷,而能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让沈瑞想想就激动,语气中也自然带了股与有荣焉之意。

杨廷和静静看了沈瑞片刻,却不提宁藩,而是道:“王伯安此番被钦点钦差已是碍了人的眼,出兵更惹人不喜。若是大捷归来,王华非但入不了阁,只怕要立时告老了。”他冷冷道:“九月十八,王华因着被弹劾已再次上书乞休。不过,皇上没允。”

沈瑞呆了一呆,心下腾的就升起一股怒火,脱口便道:“老师是为朝廷安危而战,却有人不顾大局为一己私利而陷害师祖!这种时候排挤掉老师,使宁藩做大,还不是要殃及天下,与他们又有什么好!”

杨廷和一愣,随即压了压手以示安抚。

这个女婿,便再是少年老成,也终究是个孩子。

杨廷和丝毫没粉饰的意思,直言道:“也不是冲着宁藩这事。不过是怕王华借着儿子的东风入阁罢了。刘健与王华多年来积怨已深,而谢、李虽没什么,却也不愿多一人入阁分权。王华为先皇东宫师,多了一重帝师身份,入阁后如何排位?此事不是哪一人相阻。恒云,你须知,这朝中事,千丝万缕,绝非一人、一事可定!”

沈瑞一时冲动吐露了心底想法,可说完也是明白过来,心下有悲愤,也有无奈。

居高位者眼中,权势永远排在第一位,所谓大局观也是围绕着权势,天下苍生只如蝼蚁罢了。

刹那间,沈瑞有种“若不站在权力巅峰,随时都有可能被当牺牲品葬送掉”之感。

这,就是大明朝政治规则。

沈瑞深吸口气,收拾了激动心情,又变回那个沉稳老成的少年,冷静应声道:“是,岳父放心,恒云记下了。”

杨廷和略略颔首,心下也是一五味陈杂。因为,说到王华被阁老们联手阻止入阁,杨廷和亦是有些物伤其类。

王华与杨廷和一样,都曾为东宫太子讲学——王华曾教导先帝整整八年,师生情谊深厚。

先帝登基后,王华便是步步高升,虽则王华乃是状元之才,却不免仍被人视作幸进。后来先帝有意想让王华入阁,却屡次被刘健否定。时至今日,仍被三位阁老阻挡在内阁之外。

如今,杨廷和站在同样角色上,当今小皇帝对他的依赖显而易见,招他入阁也不是遥不可及之事。只是如今内阁三相权柄在握,连小皇帝都要压一压,更不可能让他这皇帝东宫师进来分一杯羹。

王华有个好儿子,如今也是简在帝心,若是有大功,自然可以借儿子东风。只是,出色的儿子,可以是官场助力,也可能成为被攻讦的对象,成为官场阻力。

而他杨廷和,一样养了一个出色的儿子。

另外,他还有一个,出色的女婿。

杨廷和目光落在沈瑞身上,又是满意又是惆怅,沈瑞方才流露出少年人的冲动,彰显出心软稚嫩一面,才让他察觉,这孩子都还太小,即便即将步入仕途,要想得用,也还需十年八年。

儿子读书极有天分,以后科举入仕,必然能开个好头。女婿沈瑞读书上略逊色些,但也是稳扎稳打,一个少年举人是稳稳的。

且细论起来,沈瑞更加沉着稳重,就从这次通倭案、藩王案中种种机敏表现来看,女婿沈瑞已是比他儿子杨慎要高明出许多。慎哥儿终究还是太死读书了,不谙变通。日后,除了他这个老子要时时提点外,少不得女婿帮扶的。

不期然,杨廷和想到了小皇帝白龙鱼服与沈瑞结交之事,心情有些复杂,但皇上没有点名,他也不想直接捅破。

小皇帝可不是先帝那样宽仁的主儿,若是做了什么,违背了他心意,便是弄巧成拙。

因此,杨廷和只略点了点道:“诸藩之事虽则重要,但皇上纡尊亲自审案,这件事已让阁老们不满。”

沈瑞抽了抽嘴角,没有言语。

杨廷和道:“你也不用心里腹诽,如今不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现下的沈氏一族,还不能彻底担保清白。”

沈瑞连忙点头,押回来那两个沈家“人证”,摆明了还是要处置的:“瑛大哥与小婿一些书信,小婿也带来了,正想请教岳父,该往哪家拜会才好。”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份誊抄的收信人名册。

杨廷和却是并不去看:“我急着找你来,就是怕你们四处托人。现下的沈家,一动不如一静。”

沈瑞之前也与沈理、沈瑛商量过这点,动作越大反而引人生疑,只是若什么都不做,难道清白就会自动落回沈家身上了?

见沈瑞脸上微露迟疑之色,杨廷和道:“你也知,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沈家是否通倭了,而是,是否通藩。”

沈瑞最怕的也就是这点,松江是沈家大本营,沈家失心疯了才会通倭来祸害自家,这次倭寇上岸沈家又是损失惨重,因此通倭根本站不住脚。但是,沈珠的行为可以说是真正的通藩了。

对于朝廷来说,通藩比通倭罪更无法容忍。

“沈珠那边,已经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如今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还请岳父教我。”沈瑞先前讲述时,并没有隐瞒沈珠之事。

“什么都不要做。做多错多。”杨廷和叹道:“沈家分宗是一步妙棋。便是那两个‘人证’获罪,也不会连累整个沈氏一族。不过,藩王之事始终不能直接摆出来说,那两个‘人证’处罚有限,株连九族是不会的。这事儿怎么判,要看三位阁老了。”

“谢阁老女婿是沈家人,自然是站在沈家这边。刘阁老针对的是王华、王守仁父子,虽然不可能构陷沈家,却也不会让王守仁把这案子审得圆满获得朝堂赞赏就是了。至于李阁老这边……”杨廷和斟酌着道:“获罪的松江知府赵显忠是李阁老的人,案子又牵出来个贺家,而贺东盛也是李阁老的人,李阁老因这件事已经有些灰头土脸了。赵显忠的事已是板上钉钉,李阁老定然不会理会,贺东盛却是还在四处走动请托。贺家到底定成谋算他人家产还是通藩,还在两可之间。虽然沈家是受害者,但是无论李阁老或是谁,若要帮贺家,也必然是要想尽法子从沈家身上下手。”

“还有一件事……”杨廷和有些无奈道:“听闻,李阁老欲与嫡长孙女择婿今科状元沈瑾?”

沈瑞也无奈,点头道:“之前瑾大哥的座师曾提起过。瑾大哥当时是想请理六哥出面提亲的,不想后来……”他心底再次把沈源这祸害骂了千八百遍。

杨廷和道:“虽然这件事并没有说开,但也有一二人知情。而沈源悔婚盐商闫家致使闫家子侄报复的事明明白白写在案情中,李阁老面上不显,却也当是极为恼火。这门亲是定然不成了,日后只怕沈瑾的前程也……李阁老便是不迁怒沈家,怕也有小人从中作祟……”

杨廷和收口不再说下去,沈瑞也是明白的,也不接口,只点点头。

这是做亲不成反做成仇了。

李阁老不喜沈家,都不需要他亲自说什么,只要放点风声出去,就会有一群人上杆子来踩沈家以讨好李阁老。

“现下内阁之中,有两位阁老是不想看到沈家全身而退的。”杨廷和肃然道,“故此,沈家现在分宗就足够了,什么都不要做才是稳妥之举,若你今日出去走动,明日就能让两阁老门下找到口子撕掳开这案子。”

沈瑞额角已见了细汗,听罢起身郑重一揖,谢过杨廷和。

杨廷和又提及这案子中一个看似极小的一桩事:“盐商闫家豪富,不少人本就看着眼热,这场案子里,闫宝文不能定为通藩,却可定为通倭,谋害钦差事情也闹的不小,闫家已被整个抄家。”

沈瑞忙道:“我会转告瑾大哥对闫家事守口如瓶。”

杨廷和对女婿这反应速度十分满意,点头道:“你心中有数便好,如今沾上个‘盐’字,就有掰扯不清的事。八月中旬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陈震才升为河间长芦运使,九月初庆云侯周寿、寿宁侯张鹤龄家人强买盐引的事又被翻出来弹劾。”

杨廷和的声音越发低沉起来:“籍没闫家家产,并没有多少交到国库,而是进了内库。为着这事,内阁也颇有微词。”

沈瑞一呆,此时大同战事未完,太湖剿匪又开始了,国库正是吃紧的时候,寿哥竟还把个盐商的家产都搂进自己私库,内阁原就不想放权,这不是现成的短处送到内阁手上?

杨廷和见他这反应,也是苦笑连连,“皇上,主意已定,由不得人劝。且这事做都做了。所以这案子,还有许多难缠之处……”

沈瑞打杨廷和书房出来,依礼要去后宅给杨廷和的继室太太俞氏请安。迎面正遇上等得不耐烦的杨慎,两人相互见礼,便一路同行。

杨慎对沈家的事情知道个大概,见沈瑞愁眉不展的模样,便道:“可是有什么事不好料理?老爷怎么说?”

沈瑞冲大舅哥笑了笑,只道:“这案子有些个棘手,岳父的意思是现在宜静不宜动,先静观其变。”

杨慎因被杨廷和打发出去,显见是父亲不信自己才不让自己参与那些机密之事,不免有些堵心,见沈瑞这般说,只道他敷衍,便有些不快,沉下脸道:“若有什么,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总有个对策。你这般藏着掖着作甚!莫非真有什么机密大事不成?”

沈瑞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大舅哥一向脾气如此,他也不想与之计较,便笑道:“大兄误会了,真是岳父这样说的,我并无丝毫隐瞒。”他压低声音道:“这件事里,扯着那三位阁老,岳父是告诫我行事要多多谨慎。”

杨慎听闻牵扯内阁角力,也知不好多问,讪讪道:“那你可要多加小心。”转而又岔开话题,说起书院诸事以及士子间关于为何还不加恩科的传闻来。

沈瑞如今还在孝中,左右是不可能应试的,因此加不加恩科他是全不在意的,而杨慎还年轻,也没甚影响,两人只当闲话说上几句。

说话间已到了内宅上房,管事妈妈亲自挑了帘子,将自家大少爷和沈瑞这位东床娇客迎了进去。

杨廷和继室俞氏素来知趣,前脚收了沈瑞孝敬的松江土产,知沈瑞会来请安见礼,便吩咐了人去请杨恬前来见客。

杨恬那边也少不得一群耳报神,沈瑞进得杨家大门,就有小丫鬟偷偷跑来传信,讨个赏钱。没一会儿沈瑞的三箱子礼物抬了过来,养娘、贴身丫鬟各个喜气洋洋,于她们而言,姑爷心疼姑娘自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