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这位夫人不是第一位抱怨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位,他们大夫人手短缺,根本不敢因为一个人耽搁太久,草草劝了几句,看着这位夫人喝下了药,薛半夏又片刻并不敢耽搁地去记录每人的病症病况。休息回来的孙大夫见薛半夏没有休息的意思,叹了口气,将她手中的册子接过:“薛大夫,你去休息吧,这边我来。”

“我扛得住。”薛半夏弯了弯眼:“记完这些我就走。”

孙大夫向后撤了一步躲开薛半夏要拿走册子的手,语重心长地劝她:“可不能这么糟蹋自己,咱们做大夫的,在这种时刻更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自己,倒下了,那谁来照顾他们?谁来研制药方?”

薛半夏哑口无言,又想起了赵冶的千万叮嘱,只得点头:“那我就去睡了,孙大夫,有急事随时叫我。”

直到走到专门为大夫休息空出来的院子里,松下劲的薛半夏才终于感觉出浑身的疲惫无力,她刚一关上门便脱下了外面的衣服,小心注意地清理过身上后,才有空给肩上的伤口换药。可能是连日辛苦,伤口愈合的速度明显不及前几日,现在还在隐隐犯痛。

等她再睁眼,已经过了三个时辰,手中还攥着伤药的瓶子。甩了甩发麻的手脚,薛半夏快速下床穿衣。她已经耽搁了一个时辰,得快点才行。只是,刚一出门,她便感觉到了大夫们之间气氛的凝重。

一个学徒压低声音偷偷告诉了她。

“秦大夫……不大好……”

秦大夫是他们这一行中年纪最大、最德高望重的大夫,他年逾古稀,也亲自经历过疫灾,轻症区有几位大夫甚至都是他的徒弟。薛半夏望过去,那几位大夫果然心事重重,难掩悲痛。薛半夏没别的办法,也无法替他们分忧,只能在心中祈祷秦大夫可以扛过去。

不过,她找到几位大夫。

“我略同武艺,知道一套平心凝神的拳法,也能强身健体,要不要与我一起做一下?万一有用,我们便少了几分患病的风险。”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衙门,赵冶在得知秦大夫患病、卧床不起的那一刻,心便沉了下去。他最怕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秦大夫经验丰富,却仍旧中了招。其中固然有他年老体弱的原因,可是也不能否认这瘟疫来势汹汹、杀伤力巨大的事实。赵冶不仅害怕薛半夏会有什么三长两短,更担心这城中的无辜百姓。

除了在后方保证好所有百姓的吃住,维护城中的安稳,为轻、重症两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他再没有能做的。尽人事,听天命,赵冶再无他法。

第56章

五日后。

天上太阳高悬,光辉刺眼,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赵冶站在城墙之上,顶着猎猎寒风,望眼欲穿。朝廷给的支援这几日便能到了,城中粮草已经见底,草药更是断了两日供给,他已黔驴技穷。

官道蜿蜒伸至远方,直至天际。僵立在城墙上,赵冶目不转睛地盯着路的尽头。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两个小黑点越走越近。片刻之后,赵冶终于看清楚了来人,正是薛济与薛仁瑕!

他急忙下了城墙,命人开城门。在城门处等候片刻,薛济与薛仁瑕便带着滚滚尘土停下了马,他们二人冻得面目通红,攥着缰绳的双手更是起了一些冻疮。见赵冶站在前方迎着,薛济与薛仁瑕匆匆下马便要行礼。赵冶上前拦住这二人,瞬间心定了不少。

“二位大人不必如此。”

薛济也不再矫情,带着薛仁瑕跟着赵冶驾马进城,刚进了府衙,他便急着要去见病人。

“两位薛大人还请稍安勿躁。”赵冶吩咐手下的人断了两碗热粥来:“现在城中调度已经形成体统,重症区、轻症区亦是,虽然辛苦,但是各位大夫勉强还算应付得来。二位还请稍作休息。”

薛济点了点头,薛仁瑕率先沉不住气,急声问赵冶:“王爷,城中疫情已经几日了?病症是什么?现在发展又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赵冶挑了几个他知道的大致与薛仁瑕说了说,心中忐忑,不知该如何与他们说薛半夏的情况。果然,薛济见他说完了,便开口问了:“王爷,小女半夏现在在何处哇?”

“半夏……她去了轻症区。”赵冶直视薛济双眸,他早答应过薛济会照顾好半夏,却没成想将她照顾进了疫区,此刻愧疚不已:“自疫情发现起,半夏便与台州的大夫们同吃同住,最早便进了轻症区照顾病患。

不过大人放心,今早轻重症区都传了消息出来,半夏身体健康,除了疲累,并无感染的症状。”

薛济呵呵一笑,捻了捻胡子直点头,毫不遮掩言语中的赞赏:“我就说,我薛家儿女,怎么会是那等贪生怕死之人。”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朝中别的大臣,他们在知道薛济有女儿在台州时,纷纷表示祝愿他的女儿已经提前离开这个地方。薛济虽然知道他们是好心,但心里还是不舒服。他虽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涉险,但是也不愿她做了那等有悖祖宗教诲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