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现在得了这个消息,薛济担心,却也舒心。

吃过了饭,薛济与薛仁瑕不顾赵冶的挽留,拿着装满书册的布袋便一头扎进了轻症区,来不及见见薛半夏,父子二人又默契十足地穿过了轻症区,直奔重症区而去。

当士兵慌张失措地告诉赵冶刚到的两位太医大人双双进了重症区后,薛济与薛仁瑕二人早已围在秦大夫的床前望闻问切了起来。

得知消息的赵冶倒也没怎么惊讶,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一家子,有一个算一个,真的是让人操心。

又佩服。

隔了一日,朝廷的支援便源源不断地送到台州,粮食充足,药物完备,同来的还有临时补任台州太守的方大人,以及治州的一应人员。说是临时补任,但是谁都知道这位方大人以后就是台州的一州之长了,只要这次难关可以度过,方大人便可走马上任。

方大人京官外调,对京城官员异常熟悉的赵冶对他更是如此,他为人一板一眼,虽不够圆滑,但是在赵冶看来,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官员,由他来接手台州的一应事务,赵冶是放心的。

也正因此,他总算能松下口气,不等方大人思考如何开口,赵冶便痛快地将手中的权力悉数交了出去。除了日常配合方太守进行台州的管理之外,赵冶终于分出了一部分时间去整理吴玮案件的相关卷宗和证据。

包括那张平平无奇的桌子。

这几日台州的太阳很好,虽是隆冬,但是只要穿得够多,就算长时间在户外也不算冷。赵冶披着薛半夏留下得灰鼠披风,站在院中,看着前太守留下的桌子敛眉沉思。桌面光滑,每一分他都仔细看了,也不见什么异常。就算将桌子反过来也如此。

可若是说没有蹊跷,吴玮为何会对这张桌子有着超乎寻常的注意呢?

他抬手握住桌子一角,轻轻晃了晃,如那日吴玮看到的那般。在桌脚与地面的磕碰声中,他听到一阵细微的、不同寻常的声音,那声音就像是一颗珠子碾过桌子一样,有些沉闷,并不明显,但是却存在。

赵冶急忙弯下腰,仔细去听这声异响究竟是从哪里发出的。竖着耳朵听了许久,总算是找到了异动所在的大致位置。可他不擅长机关,因而也不懂该如何解决吴玮留下的难题。不过这也不影响他知道这种东西不可随意破坏,否则可能会毁掉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去找石阳来。”他回头吩咐木之,石阳是拱卫司中擅长构造机关的探子,寻常的普通机关对他而言小菜一碟。

京中随他来的探子都四散分布在城中,他们虽然并非难得的高手,但是好歹身强力壮。现在这种关键时刻,大家为了能填补城中人手的空缺,站在了需要帮助的每个地方。石阳也是如此。

很快,石阳便来了,他照着赵冶的吩咐开始拾掇那个桌子。很快,他便找到了章法,这桌子的机关虽然隐秘,但是简单,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他沿着桌子内侧的缝隙摸了摸,便找到一个小的凹槽,轻轻按下去,便听到小小的“咯噔”声,一个两指宽、极薄的小凹槽露了出来,借着日头,石阳凝神看去,里面果然有些东西。

轻轻将里面的东西磕出来,石阳不敢打开看,双手托着递给了赵冶:“指挥使,东西取出来了。”

“好,多谢。”赵冶点了点头,接过东西便让石阳接着去忙了。看着手心里这张微微泛皱的、轻薄的宣纸,赵冶直觉这里记录的东西会造成不久之后的朝堂动荡、天子盛怒,也许,这能解开他对京中几件怪案的疑惑。

慢慢将纸张打开,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录了吴玮这两年间替京中那位大人物解决的所有人,上至三品大员,下至城中工匠,一笔一划之间,尽是血债。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赵冶回房将这份证据誊抄一遍后又妥善收好,准备去狱中渐渐这位吴大人。

自那日他当着吴玮本人的面说他的命可以不要了、吴玮昏死之后,赵冶忙于应对城中疫灾,再没有去见过他。既然今日有时间,不妨去会会他。

吴玮瘦了不少,再没有当初的白胖模样,反而头发凌乱、面目肮脏,穿着早已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囚衣蜷缩在一角,眼神浑浊,看到赵冶来了,也没什么反应,张了张嘴,发出的声音喑哑难辨。

赵冶耐心看了他好一会,见他再没别的动作,也就直接开口问自己想知道的了。

“吴大人是通过谁与京中那位联系上的?我查过两位大人的过往,应该是没有重合之处才对。”

等了一会,吴玮没有回答,赵冶又想起来一事:“吴大人的女儿在京中过的可不好,你能力不差,却任凭静嫔娘娘备受磋磨、神志不清地过了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