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句提醒,康熙很快想起自己曾派姚启圣着人前去东瀛,皱眉道:“可是已经查清了东瀛是何情形?”

“是”梁九功难得有些结巴,“徐参将说…”

见他支支吾吾,康熙的眉头锁的更紧,盯着他厉声道:“到底何事?你直接说便是,莫要顾左右言它。难不成还会是姚启圣叫那帮子倭寇给扣下了?”

若真是如此,他一定会立刻派人去灭了东瀛,以挽回大清的颜面。而且他可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顾忌姚启圣的脑袋,

胤礽闻言一愣,倒不至于罢。姚启圣都已经快过古稀之年了,查清东瀛底细的事儿,怎么可能亲自去。

梁九功把头压的更低了些,悄悄深吸了口气,才把自己从小徒弟那里听到的消息原样不差的快速回禀道:“徐参将带了靖海侯的军符来,说自己此番不尊旨意入京是为了替靖海侯向皇上请旨,如今琉球水师已经打下了东瀛,接下来是否要将俘虏带回京中?”

“什么!”康熙与胤礽父子两个不约而同的震惊道。

第112章

胤礽也顾不得一会儿被他汗阿玛怎么教育了,急的追着问道:“徐正源说施琅把东瀛打下来了,此话当真?”

梁九功道:“奴才也不是很清楚,徐参将急着要见万岁,只叫人传了这么一句…”

康熙此刻也没心思计较太子在他跟前失礼,只吩咐道:“起驾乾清宫。”

大阿哥还没走远。

他刚才没听清楚,仿佛只在耳朵里过了“东瀛”两个字。一听东瀛,便觉得此事与他惦记已久的功劳绝对有关系。

他三步并作两步的拽上了同样未走远的四阿哥,“老四,汗阿玛好像遇到急事了,咱们兄弟一块去帮着给汗阿玛参详参详。”也就是他仗着宠爱敢如此逾距。其他几个小的也要过来,还被他瞪了一眼,“回去温习功课,仔细汗阿玛查你们的书。”

九阿哥不服气要来理论,半道儿被八阿哥给温声劝下,“九弟,大哥说的对,咱们回去读书要紧。”现在表现算什么表现日后汗阿玛许他们入朝议政后好好表现,那才是真的表现。

四阿哥推脱不得,又不欲与他争辩,被拽着一路悄悄跟上了御驾。

兄弟两个一路跟着,康熙与胤礽自然知道。不过他们两人谁都没心思管胤褆与胤禛。

到了乾清宫,看起来便是一路风餐露宿、稍显落魄的徐正源正单膝跪在乾清宫门口,一见康熙就扬声道:“奴才徐振源,给皇上请安!”

“闲话一概免了”康熙并未叫他起来,稳稳的下了御撵,紧盯着他沉声道:“你说施琅领兵打下了东瀛?”

说起功劳,徐正源精神一振,声音中气足了一些,“是。奴才跟随靖海侯一起,率领琉球与福建水师,拿下了东瀛与大清毗邻的西北大半疆域。东瀛正派人与施琅将军和谈,将军不好擅自做主,所以派了奴才回来向皇上请旨,是和谈还是继续进攻,还请皇上示下。”

听到确切消息,康熙面色一凛,一字一顿道:“朕记得,着人传旨给姚启圣时,可未叫你们攻打东瀛。”尽管知道此刻还不是计较奴才犯错的时候,他依然忍不住一肚子火气。

天子之令,一字千金。京中的奴才都没有敢擅自不尊旨意的,戍守与边防线上的却如此大胆,敢将他的话当做耳旁风。这徐正源也就罢了,姚启圣与施琅为官几十载,难道不知道抗旨不遵会是个什么下场吗?

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是”徐正源面色一白,“皇上传旨给奴才们,叫咱们巡视东瀛探查倭寇底细。”

“那你们如何敢抗旨不遵!”康熙厉声道,“姚启圣如今可是越发大胆了,朕已经明知示下,他竟也敢阳奉阴违!实在是不把朕放在眼里!”

徐正源被他上位者的气势镇住,吓得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该如何辩驳。恍然间,他觉得自己此番快马加鞭赶回京城,行径多半与送死差不多。直至此刻才觉出后悔,只怪自己当时不该尽听靖海侯之令

他知道如今要是找不好说辞圆不过去,自己的脑袋差不多也要分家。

但他到底是经过战场腥风血虚的,倒也没有虚到不敢继续说话。他压住了狂乱的心跳,顶着天子之怒的余威道:“实非姚大人之错,靖海侯带着奴才与两万水师赶至东瀛时,确实只想如皇上旨意所言,只探查底细便回。”

这解释更显得一切行径皆是故意,康熙听罢后连一分都没有轻信。他的眼神愈加凌厉,“当时还念着朕的吩咐,如今拿着这样的功劳来复命,可是还盼着朕会念在你们辛苦的份上,撇过你们抗旨不遵之罪是吗?”

“奴才不敢”徐振源急忙放下强撑着的最后一点底气,双膝跪地后脑袋狠狠磕在乾清宫殿前的地砖上,压抑着委屈回道:“姚大人令奴才带着八千福建水师,跟着靖海侯一起出海探查倭寇驻扎之地。临行前大人几番叮嘱奴才,一切以靖海侯之令为准。奴才一届小小参将,哪里敢忤逆姚大人与靖海侯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