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明面上不会妯娌撕扯,但大房想自恃长辈身份白占便宜,没门!

黄氏若是个肯的,只要投上名姓来,她会秉持公道录用上工。

毕竟生意场的第一条原则——不因亲而徇私,不因故而舞弊。

今日是工坊第一日上工,庆脆脆按照往日村里人在坡上坡下四座院子忙活情况,进行了预备。

常理来说,一上晌两千斤海货,分类坐筐。

有些直接清水淋洗,如珍鲍之类的,需要去腮肺,很快便能上架。有些则是淋洗甩干,然后腌料揉搓,再上架或是送到烟熏屋子。

一分筐活计便好做了,整个海货生意就像马车轮子一般转开。

一上晌料理两千斤,收货称斤两有王海和王丰,再加上丈夫和自己。若实在忙,柳大柳二也来接应着。

腌制工八个,三个专门做红糟口味的,一个做江州寻常口味的,四个做外地口味。

晾晒工三个,轮着分区上架。

料工两个,一个拌红糟的并江州寻常口,一个拌外地口的。

以前晾晒院子就在坡下,三两步就成,现在晾晒在工坊,需得有做抬工的苦力,来回倒腾,得有两个。

工坊一落成,那海货骡子又得多两架了。

来回一天往少了盘算都能有上万斤。夏日天长,保不准一天四辆骡车能收个万五斤上来。

所以她初初实行便是按照五千斤来招的人。

原本上工的人都愿意继续干,故而前十天每天都要额外的十五人上工。

工坊都是晾晒台,左右进,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