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页

之前的四英寸圆晶即将成为历史,她们生产的u-03已经把圆晶尺寸增加到六英寸,而这台uv-01,更是能用远远超出时代的八英寸圆晶生产芯片。

圆晶越大,技术难度越高,生产成本也越低,对本来就成本高企,产量受限的芯片企业来说,简直就是碾压级别的优势。

“这台机器准备往外卖了吗?”说话的是dawn在米国雇佣的一个华裔销售经理,听说总公司又有新的样机问世,他特意坐洲际航班赶了过来,也第一时间见识到了这架拥有跨时代意义的新机器。

“它将让我们的对手都瑟瑟发抖,”这个销售经理信心满满的说,“如果产量足够的话。”

是的,最大的约束还不是技术,而是产量。

光刻机生产中受到制约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其中最突出问题的还是镜头。

国内收购的镜头厂虽然已经开始了光学玻璃的研发,但是就像如今的镜头是靠着慢工出细活的手工研磨一点点做出来的,一家工厂的发展,同样需要很长的时间。

校验角度,调整生产环境和配比,需要千百遍的尝试,而顶级技工的培养,需要的时间就更长了。

甚至直接购买的技术都无法马上应用,因为哪怕一点点环境的区别,都会对镜头的光洁度产生天差地别的影响,于是,又是重复千百遍的实验,调整,然后从头再来。

这些关于生产环节的细微知识,甚至无法靠口头传授,只能用漫长的时间一点点积累下来,再化成工厂的一部分。

这就是一家百年光学工厂的底气所在,即便砸钱,都很难在短时间内缩短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