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有人欢喜有人愁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046 字 2022-10-04

“郑芝龙想把消息压下去,但这么大的消息根本压不下去,郑家败退回来的船员可还有万余人,想堵住这一万张嘴绝无可能。”

福建情报司司长林怀民汇报道。

“伪朝的阁老钱谦益都已经收拾好了金银细软,花了三十万两银子从郑芝龙手里买了一条福船,将家眷全部安置在了船上。”

朱琳泽只觉得好笑,钱谦益倒是舍得花钱,三十万两买一艘福船。现在整个东南地区的制海权都在他手里,钱谦益这厮就算买了船有能跑到哪里去?

“洪旭和甘辉等人什么态度?”朱琳泽继续问道。

“洪旭甘辉等人这些天多番来信,表示愿意投诚,只是属下按照闽王的意思,只收他们的信,并未给予答复。”林怀民说道。

“很好,回去之后给他们答复,要真心实意投诚,就看他们在我军攻城之时的表现。”

吊了甘辉、洪旭等人这么多天的胃口,也是时候给他们回信,让他们吃个定心丸了。

相比于城外的喜气洋洋,人心振奋,此时泉州城内可畏是哀声连连。

靖武小朝廷的高官更是惶惶如丧家之犬。

弘光朝要是胜了,他们可就是乱臣贼子,自古乱臣贼子,有几人能有好下场?

不仅是靖武小朝廷的这些臣子,就连郑芝龙本人在得知了水师战败的消息之后也是精神萎靡。

陆战惨败打不过朱琳泽也就算了,现在就连他引以为傲的水师也惨败于朱琳泽之手。他已经没有了朱琳泽叫板的本钱。

靖武小朝廷兵部尚书,内阁次辅张肯堂连夜来见郑芝龙,叹声问道“台王,如今这局势为之奈何?”

张肯堂在崇祯时期就是福建的巡抚,和郑芝龙可以说是老相识了。

靖武小朝廷成立之后,张肯堂出任兵部尚书,后来更是挤掉了刘宗周,成为了靖武小朝廷的内阁次辅,文臣中的二号人物。

张肯堂现在来找郑芝龙,无非是看看能不能为自己找条退路。

郑芝龙此时也是心乱如麻,要是水师主力尚在,倒还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退守台湾,虽然退守台湾这个蛮荒之地并不是什么上策,但至少到了台南地区,尚有一片立足之地。

只是现在水师就剩下五六十条大船,就算到了台湾,也要被朱琳泽给困死。

就在这时,一个亲随在郑芝龙耳边轻声说了几句什么,随即递上来一封信件。

郑芝龙环顾四周,屏退左右,拆阅了信件,脸上原本紧绷的神情渐渐舒缓开来。

“让他从后门进来,孤要亲自接见。”

这封信件来自北方,写信人是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而送信的人则是满清派遣到福建的细作。

自郑芝龙拥立靖武小朝廷以来,满清就密切关注着闽粤的局势。

郑芝龙也曾收到过多尔衮的几次来信,只是当时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对多尔衮的来信,郑芝龙只是非常客气的回复了多尔衮,并未予以理会。

多尔衮在北直隶,他郑芝龙在闽粤,二者一南一北,足足有数千里之遥,郑芝龙并不认为多尔衮能给他多少实质性的帮助。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或许北边倒是自己的一条退路。

满清水师孱弱,他到了满清那边也能有自己的位置。

在清使来之前,郑芝龙将信件传给郑芝豹、郑彩以及张肯堂阅览,他想看看他们的意思。

“不可,不可,咱们要是北上那就是降奴,我堂堂华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岂能降于蛮夷?”

张肯堂的在看完多尔衮的来信之后连连摇头,虽然他现在没有退路,但气节还是有的。

靖武朝的皇帝好歹是太祖成祖的子嗣,在靖武朝供职他是大明的官。

而到了北边,他可就是满清的官,听说还要剃发易服,这是他万不能接受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有所毁伤?华夏衣冠更是传承千年,岂能说换就换。再者,满人的金钱鼠尾和冠福实在太过丑陋猥琐,一股子野蛮粗俗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