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有人欢喜有人愁

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046 字 2022-10-04

郑芝豹在一旁缄默不语,郑彩的态度也很明确,就算战死也不北上投清。

这让郑芝龙很是扫兴,他们现在已经被朱琳泽那厮逼上绝路,不北上还能去哪里?

去倭国?

郑芝龙倒是考虑过去倭国,只是倭人最是势利眼,倭人前番和他交好,不过是畏惧他强大的水师以及手里掌握着的贸易资源,和他交好有利可图。

而今这些他都没有了,倭人对他的态度也不可能如往昔一般。

郑芝龙在倭国生活过几年,倭人什么秉性,他再清楚不过。

多尔衮给他的条件很优厚,大清愿意保留他台王之爵,继续当他的一字王,同时让他提统大清的水师,日后荡平弘光朝。

多尔衮提的这些条件让郑芝龙心动了,虽然在大清不能像在靖武朝一样一手遮天。但好歹也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更关键的是能统领水师,以报今日惨败之仇。

见张肯堂和郑彩和自己的想法相悖,郑芝豹不表态,郑芝龙为了给他们台阶下,也给自己台阶下,索性告退,单独接见了清使。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靖武小朝廷的中间力量郑家水师在海上惨败之后。奉命戍守漳州的郑鸿逵最终寡不敌众,在漳州城墙被对方炮兵轰塌之后,郑鸿逵心知大势已去,遂而率众突围。

“奏捷!马上向闽王奏捷!”

拿下漳州之后,黄得功欣喜若狂,这是他入闽以来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虽然去年特曾收复了汀州府,但汀州府远没有漳州府分量重。漳州府可是郑氏集团的核心巢穴之一。

拿下漳州府之后,黄得功破天荒地发榜安民,只留下少量兵马留守漳州府城,自己则带着主力前往海澄,也就是月港。

虽然收复了漳州府城,但漳州府境内还有最后一个钉子没有拔掉,那就是海澄。

郑鸿逵率部众向东南方向突围,多半也是前往海澄。

闽王有句话说的好,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现在大军士气正盛,敌军士气萎靡,决不能给对方喘息之机。

当然,黄得功也想在闽粤战事结束之前为自己捞些军功。

黄得功前番在龙岩顿兵滞留了大半年,那是因为当时天下局势尚不明朗。他对朱琳泽还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但现在,虽然全天下的局势还不是那么明朗,但南方地区的基调已经定下来。

靖武小朝廷已然是冢中枯骨,李自成已经被逼到荆襄一隅之地并和朝廷结盟。整个南方地区,再无任何一股势力能够阻挡闽王统一南方。

就算放眼全天下,能和闽王争一争的也就是满清了。

要是李自成势大,黄得功倒是不介意降李自成,毕竟都是汉人,但降清还是算了,他黄得功就算再不堪,也不至于给通古斯野人当奴才。

黄得功现在已经想明白了,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地给朝廷,给闽王效力。以闽王英明神武之姿,中兴大明也不是不可能。

要是闽王能中兴大明,他也能成为一个中兴名将,也没什么不好的。

“将军,炮兵跟不上咱们。”

黄得功正思忖间,只听到后面有亲兵来报,由于步兵行军太快,后面的炮兵已经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炮兵不容有失。”黄得功勒住马,对来报的亲兵说道,“选些好马给炮兵拉炮拉炮弹,抽调两千家丁和炮兵一起走。”

漳州府城能够拿下,炮兵立下了大功,要不是炮兵轰塌了漳州府城龙溪的城墙,郑鸿逵也不至于弃守漳州府城龙溪转而突围去往海澄。

黄得功还指望着这些炮兵在攻打海澄的战斗中再立奇功。

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这些炮兵并不是他黄得功的炮兵,而是闽王特地调来支援他的。这些炮兵要是出了差池,闽王那边他也没法交代,这些炮兵可金贵的很。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