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荣华

一个唤作"非悲非苦,久托一物"。”

饶是以贾智深来看,眼前这人的口气也是忒大了。

“王子公孙都日常烦忧,哪里来的劳什子天命?”贾琏接过另一个木簪在手,打量了一二。

这木簪却不甚脏,泛着朱色,也不知什么木材做出的。纹雕简朴,下身尖,上身略有些扁平,两面有篆字。

正是一曰【非悲非苦】,一曰【久托一物】。

好一支道簪。

念叨两句,贾琏倒是想起了眼前这癞头和尚的传言。

薛宝钗借住荣国府时,常有配一副冷香丸,以治疗身上热毒。而冷香丸的药方,正是个癞头和尚开出的,顺带还往薛家送了几个字。

贾琏没去探究过薛家的字,但还记得贾宝玉身上那块通灵宝玉里的字。乍一看,倒是和前面【勿沉勿顿,天命长存】对上了,惹得人不喜。

“大和尚有些意思,是要打哪儿去?”

贾琏收了木簪,提议道:“我正准备归荣国府,甄道长的事先不论你若没地挂单,便同我去荣府里盘桓几日,也见一见薛家人,如何?”

“缘法已消,不可强求。我本是来医人,但见了施主在,便晓得该走了,不然已为蠢物。”癞头和尚一手抱着大氅,一手行了个佛礼。

礼毕,癞头和尚绕过,打尾巷里面走了。

复响起的好了歌声中传来一声偈言。

“身如无尽琉璃界,他化极乐自在天——”

“药师如来?”贾琏回头张望,眯了眯眼睛,很快将心中的猜测否了,毕竟念得不是本愿经。

“这般神仙似的人儿,才是真快活……”

眼见没了人影,贾琏回首过来,摇摇头,乘马离开。

一路到了宁荣街上,赵天梁赵天栋等随从寻过来了,说是已经将坐骑交给了李贵。

“二爷,门房说了个消息,二房的政老爷忽领了旨进皇城,算下来,已经是有些时辰。”赵天梁禀告道。

进宫就进宫,不值得什么……贾琏微微颔首,没有说话,继续打马向前。

宁荣街这边繁华,人影耸动,贾琏靠边放慢了马步,走马观花般向前。

贾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正打这边过来,远远看见马上的贾琏,吃了一惊,忙拉着身后的小鹊转身走了。

小鹊是赵姨娘的丫鬟,贾琏不认得,他只看了那鬼祟的两人一眼,旋即面无表情的缓缓移开目光。

赵天梁见贾琏一路的举止,悄悄给身后众人打了手势,都小心避过路上的行人、轿子,不说话了,只默默跟着。

如此,走到了荣国府面前。

他人的热闹不为此处沉默而暂歇。

忽一见,荣府喧嚣不止,中门大开,东府尤氏乘着大轿往里赶,黑油大门出人手,列队来迎不敢逗留,西边角门鞭炮响,从门口炸到了街尾。

再一看,不远处一个皇宫管事太监骑马,带着两列内监浩荡近前,不等招呼便已进了荣禧堂。

贾琏下了马,背着手,渡步到了门口,先听了个消息。

——朝廷降旨,御赐二老爷贾政为柱国荣禄大夫。

传旨的太监走了,贾琏进到热闹屋又听得后续缘由。

——贾元春晋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琏获封伯爷才几天,荣府大姑娘元春也在后宫熬出了头,自此地位只在皇后与贵妃之下。

贾母洋洋喜气盈腮,见贾琏就在跟前,先唤来夸了一顿,只道当初老荣公在世时,贾家也没有过这般盛景。

既然是后宫之事,王夫人趁着兴头,忙招呼女眷众人换上朝服,按照品级装扮起来入朝谢恩。

荣禧堂内众人晓得意思,欢欢喜喜勃焉然散了。

偌大荣禧堂里一时空了,只有贾琏后知后觉没动。

“二爷想什么呢?”平儿抱着一件披衣进来,体贴为贾琏披上,笑道:“奶奶让我叫二爷快回去。

我一来,还以为是宝二爷呆在这了……”

贾琏紧了紧身上衣裳,转身出门去。

“想着的都是些不中用的东西,全然不值得说。”

荣禧堂外,亭台楼阁间,尽是荣府众人喜上眉梢的忙碌之景。

贾智深见平儿亦步亦趋的紧紧跟了上来,面有忧色,不禁点点头,咧嘴笑对道:

“你看看,好一个烈火烹油似的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