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灯北上

其实,大宋的太子,现在是没有所谓的东宫的,只是随意在皇宫里给安排一处宫殿罢了。

郭默这个太子算是极其特殊的,无论他在临安的府邸,还是在洛阳城的府邸,哪一座拿出来作为太子东宫,都绰绰有余。

......

西夏国,西凉州。

“孟都统,他怎么会是太子殿下,他的身份你一直都知道吗?”

在“西夏女帝”的府邸,“敦武军”都统制孟共,和“虎贲军”都统制赵成宇赫然在座。

“是的,殿下的身份我等自然知道,只是为了大宋江山计,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如今官家公布于世,想来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了。”

孟共接到这个信息的时候,还很是兴奋了一把,虽然他早就知道郭默的真实身份。

但是,现在这样一公布,孟共发现整个“敦武军”的气质似乎都变了,他们这支军队,可是现在的太子殿下一手打造出来的!

而现在“敦武军”的都统制孟共,更是有太子少师的身份,将来一旦殿下登了九五,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最关键的是,既然郭默是太子殿下,那么也会是将来的大宋官家,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官家,整个大宋岂不是要傲立于神州之上?

“是了,你们都是他的亲近之人,而我,始终只是一个外人罢了......”

“西夏女帝”听了孟共的话,低垂粉颈,忽闪忽闪的眼睛里,仿佛泛起了晶莹的泪花。

......

中都城,大安殿。

“哲别师傅,你知道他是大宋官家的亲子吗?”

拖雷拿着一封密函,这是蒙古的细作从大宋打探到的消息,只是这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拖雷汗,哲别也不知道。默儿从小就不同于常人,你跟他也是结义的安达,当深有体会。”

“前不久传来南方的消息,整个大理也并入了大宋的版图,而罗氏鬼国的小王子,更是在桃花岛学艺,看来整个南方都会成为大宋的疆土。”

“西夏境内,别看现在博尔术和贴木哥占据了大半个西夏,但是主要的城池,却在‘敦武军’和‘西夏女帝’的手里。”

“‘西夏女帝’也是默儿的侧妃之一,如此看来,恐怕不久之后,整个西夏也会被纳入大宋版图。”

“借着旱灾,大宋在河南之地再得一个许州,也许强盛一时的大金国,也撑不了太久了。”

偌大的大安殿,只有拖雷和哲别两人,这对亦师亦友的搭档,共事二十多年了,在这种事情上几乎没有秘密可言。

“哲别师傅,你说他会来拿中都吗?......”

......

汴梁城,龙德宫。

“啪——”

金国皇帝完颜守绪,今日已经摔碎了第四个酒碗,宫女和内侍都不敢说话,小心翼翼地蹲在地上捡着碎片,不敢发出一点儿声响。

“哈哈,好,好啊。太子少傅,这个耶律楚材升得还真快啊。”

完颜守绪向旁边摸了一把,发现已经没有酒碗了,直接抄起脚下的酒坛子,一仰脖。

“吨吨吨——”

狂灌了几口,却呛的他好一阵子咳嗽,连带着头都有些懵懵的。

“陛下,您不可如此啊——”

师安石已年过花甲,须发斑白,还略微有些句偻。

身为大金国的尚书右丞,看着眼前的完颜守绪如此自暴自弃,师安石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曾几何时,师安石也是才华横溢之人,所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在那个时候,大金国无疑还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师安石也是凭借自己一身的才华,被金国当权者所重。

完颜守绪登基后,对师安石也算恭敬和重用,可惜大金的衰落,却非人力可以挽回。

“子安啊,朕后悔啊,为了三十万石粮食,朕就将晋卿推到了郭默那里......”

要说完颜守绪后悔,这话估计没人相信,不过他是皇帝,这么说也没人真去反驳他。

“子安,现在外边怎么样了?还有军士逃走吗?”

旱灾发生之后,大金国没有粮食吃的人,都纷纷涌向了许州。

可是,这些饥民不仅仅是纯粹的百姓,有很多也是金军将士的家属,自己的爹娘兄弟都要迁往许州了,自然也有很多将士偷偷熘走了。

到了后来,眼看熘走的人越来越多,完颜守绪索性直接进行裁军,裁撤那些年龄大的,或伤残的军士。

完颜守绪是想着尽量地节省粮食,三十万石粮食,郭默是一石不少地送了过来,足够十万人吃大半年的。

如果将人马裁撤到八万人,不是能再多支撑一个月吗?

完颜守绪这个想法是好的,却没能力做好这些被裁之人的善后事宜。

短短一个月,在大金国的南部蔡州和颍州,陆陆续续出现了十数处山贼,就是那些被裁撤的金军聚齐而成。

为了能有一口吃的活下去,这些从军队出来的人,只能铤而走险,上山落草。

作为散兵游勇,他们又不敢到大宋去劫掠,只好跑到金军防护相对薄弱的蔡州和颍州去。

这样一来,完颜守绪还得抽出兵力,前去将这些叛乱之人剿灭。

本身就没剩下几个州府了,如果蔡州和颍州再彻底乱了,大金国的疆域就更小了。

“陛下,您还是先不要考虑那些吧,想走的您留也留不住,心都不在这里了,强留于此,未必是什么好事。”

“老臣此来是想说,大宋这位太子殿下,恐怕已经吃定我大金国了。”

“子安啊,你是想说,他将三儿子封为汴梁王一事吧?”

......

大理城,段王府。

“爹爹,您好点儿了吗?”

段祥兴给神宗段智祥,将一碗凉好的药喂了下去,用手轻轻地抹搡着爹爹的前胸。

“兴儿,你明日就要动身去临安了吗?”

依据先前的约定,大理国最后一位皇帝段祥兴,需要亲自到临安大庆殿,去向大宋官家赵扩,递交降书顺表。

“是的,孩儿已经准备好了,四师伯会陪孩儿一同过去。”

虽然保留了大理城,更是有一个“大理王”的爵位,还能够世袭罔替。

但是,这二位做过大理皇帝的人,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阿弥陀佛,痴儿,到了现在你们还执迷不悟吗?”

一灯大师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渔樵耕读”四大弟子。

“爹......爹——”

看到一灯大师进来,躺着床上的段智祥,没来由的眼中流出了泪水。

这次,大理高氏的叛乱,不仅大理国从此销声匿迹,段智祥的几位妃子,和三个年幼的儿女也丧生在宫中了。

一灯直接“一阳指”点了过去,让儿子平稳一下情绪。

“大理国传到今日,实属不易,合该寿终于此,非人力能挽救的。”

“今日刚刚从大宋传来消息,那位燕王殿下,竟然是大宋官家的亲子,现如今已经被晋为太子之位。”

“此子雄才大略、杀伐果决,实乃一代雄主之姿,大理今后在他的手上,必然会长治久安。”

“明日,我会陪着兴儿一同北上的,送他到临安,老衲也顺道去看看那些老朋友,很多年没见面了。”

一灯说完,从僧袍里拿出郭默送给他的“朝阳落日掌”。

“智祥,你伤好之后要勤练功夫,那三个小子也会在府中陪你。从今日起,你就是‘大理段氏’的门主,今后以武林门派行事。”

“这是那默小子赠给为父的,大理段氏子孙,凡是能将‘一阳指’修到四品者,方可修炼此功。”

“另外,你的四位师兄‘渔樵耕读’,会辅助‘大理经略安抚使’一年,来稳定整个大理,而子柳可能会到默小子那里去。”

出于段家人骨子里的骄傲,一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单纯地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王爷。

段家失去的东西,他要从江湖上再捞回来。

可惜,段家最高深的武学“六脉神剑”,对内力的要求太高,就算是一灯自己都做不到六脉齐使。

而郭默给的这套“朝阳落日掌”,如果不是一流以上的境界,却又不能将它的功效完全发挥出来。

一灯此次北行,除了他所说的想去见见老友,更主要的是,老和尚感觉自己有了突破的征兆,却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一封册封太子的诏书,居然引得天下各方势力侧目,郭默这也算做到了古往今来第一人。

别人都在为他煞费脑筋之时,郭默却也躲在洛阳的“元帅府”里头疼。

黄蓉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府中的大事小情,自然也能掌管起来,安排的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