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页

不一样的导演 何枝 496 字 2022-10-18

他们或多或少都拍过电影,像这么狠的条件,他们只在国内老一代导演那儿看到过。

拍完《生于泥泞》,他们真的有可能掉一层皮啊。真当他们非你秦砚不可吗?知不知道我去拍一部电视剧电影,多轻松,能赚多少钱啊!

然后年轻演员都在咬牙切齿之中,签下了合同。

只有那些老一代、和秦砚合作过的演员,看着这些合同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他们发现秦砚还是以前那个秦砚,并没有因为拍了几年的商业片,就放松了对于电影质量的要求。

说实话,他们也忘了自己有多少年没有拍过这么严肃的电影,他们并不会觉得折磨人,反而有些怀念。

无论如何,试镜结束的第三天,所有的演员便定了下来,然后秦砚便按照合同要求,把所有演员聚集在一起,送往谢北杨所在的小县城培训去了。

男女老少,无一例外。

这可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电影,秦砚既然要拍的话,他就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剧组。

首先,便是为期一个半月的当地培训,学会当地的方言、改变自己的体态、模仿自己扮演角色职业……

他们要和谢北杨一样去体验生活,当一个个普通人,去感知《生于泥泞》所发生的背景。

秦砚绝对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要知道国内很多拍文艺片的导演,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那些导演要拍一部电影,真的要求演员要长时间去剧本环境中体验生活。

学习角色在具体的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生活习惯,当地习俗……

很多经典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牧马人》、《红高粱》等等,导演甚至要求演员们在当地生活了半年,再算上拍摄时间,整整用了一年!

这些演员的真实感,绝对不是拿着剧本随便读几句,然后在家里看一看相关资料就可以比拟的。

电影,对于男主角而言是极其认真的工作。

没有任何一个演员有敢有意见,毕竟合同上写得一清一清二,如果不配合男主角的训练要求,立刻解约,然后还需要赔偿《生于泥泞》制片方的各种损失费。

这样的条款看起来有一点霸道又如何,这可是秦砚呀。

你不愿意拍电影,有的是演员顶上来。

所以秦砚立刻带着所有人前往电影的取景地,开始进行训练相关的规划。

在筹备试镜会的期间,秦砚已经联系好了各种培训老师。

比如各种职业技能的熟练工、当地方言的语言老师、然后还有一些体能塑型方面的专业人士,可以说是方方位位的严格训练。

其实秦砚其他方面的工作还有很多,《生于泥泞》剧本的完善,后期拍摄工作团队的安排,各种拍摄许可,都需要秦砚留在平城,统筹规划。

但是秦砚还是忍不住,跟着所有的演员一起来到了这座南方的小县城。

他已经和谢北杨有10天没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