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玓和秦璟似约定好一般,前者辞大军统帅,无意继续掌兵;后者交荆、豫、徐三州兵权,言虎符不日送归长安。
不等秦策做出决断,秦玒、秦玦和秦玸的表书先后送到,措辞不同,中心思想却完全一样:朝廷要收兄长兵权,自己不能视若无睹。既然父皇信不过儿子,做儿子的不能不孝,干脆撂挑子不干!
各州军政?外敌来犯?军心不稳?豪强趁机夺权?
关自己何事?爱找谁找谁去!
驻守西河的秦玖父子同样不甘落后。
秦玖代秦钺执笔,言辞恳切,表明与兄弟共进退的决心。
秦策万万没料到,几个儿子会一起造反。
他的确想收回兵权,却没想一蹴而就。只是万没料到,儿子都撂挑子不干。一旦事成定局,之前被压制的豪强必会寻机再起!
就此让步?
今后想再收回兵权,怕是千难万难。
满朝文武睁眼看着,秦策左右为难,几乎是被架到柴堆上,完全动弹不得。
第二百七十六章 逆鳞
太元四年,十二月, 秦氏兄弟表书递送入京, 秦策经过一番考量, 很快下旨,不允诸子所请, 仅对几人辖地做出调整。
秦玓镇平州,与夏侯将军共掌三韩军事;秦璟领荆、豫两州诸军事,兼领朔方郡。
秦玚镇西海, 秦玒镇洛州, 秦玦镇徐州, 秦玸改镇雍州。
秦玖和秦钺父子仍镇西河,许增州兵五百。
几道旨意下达, 貌似秦策让步, 试图缓和父子间的关系。然而, 细究其中深意, 别说秦璟几个,就是朝中文武都不免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