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这可真能够上千古佳话加千古奇谈了。

不过看热闹的民众,却没有人认为靠区区几百变兵就能把诺大的临安城闹个翻天的。所有人,都在未大宋将要失去一位战功赫赫的武将而惋惜不已。

“俺们大宋的武人就是命苦,先有岳武穆,后有余樵隐,如今又多一个陈庆之……”

“谁让这等武人不知收敛呢?若如两淮赵宣帅恁般恭顺,还是可以长保富贵的。”

“只是陈庆之一死,北虏再打来不知道让谁上去了?”

“总有人会出来的,上天不会眼睁睁看着俺们汉人江山就这样断送掉的……”

“唉,还是指望和亲能长久吧。俺听说蒙古的真金王子也是个读书人,讲道理的。若是娶了公主,将来再当了大汗,应该会和俺们大宋和睦相处的吧?”

“也该是如此,若能有数十年的太平就好了,这仗还是不打的好……”

在围观群众既有些替陈德兴惋惜,又有些期待将来和平岁月的议论声中。盘踞余杭门的300霹雳水军,也在迅速调整着部署。

“道士,廷扬(张熙载),你们带50人守住城楼!其他人都跟某来!”

陈德兴这时已经披挂整齐,也是一身蒙古怯薛军的行头——陈德兴的财力有限,队伍扩张的又快,还在桨帆船和大炮上花费不少,自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给部下购置好甲。蒙古怯薛的柳叶铁甲,已经是他能搞到的最好的铁甲了。这种盔甲的防护虽然不如宋军的步人甲,但是因为选用的材质较好,重量要轻很多——怯薛军是骑兵,当然不可能披太重的盔甲。柳叶甲里再披一层锁子甲(也是缴获的)和丝绸内衣(丝甲),这样就可以获得不亚于步人甲的防护。

“整队,两个三列横队,前队准备盾牌弓弩,后队准备小天雷,统统带上弯刀……”

陈德兴再次大声下令,将余下的250人编组成了两个小横阵,都是三列横阵,每排就是40人(还有10名军官在阵列后方),正好能在临安宽阔的城墙上面展开。

“全部强弩张弩上箭!全体向后转!”

陈德兴将手中的弯刀指向了东方怒吼着下令,那里正有1500名三衙军整队开过来。队伍居然也算整齐,不过和陈德兴麾下的250人自然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却胜在人多,1500军汉排出来50几排近60排,远远看去,显得非常浩荡。

“举盾!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