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对答

实际刘彻招降赵信这样的匈奴兵,用他们的战力不过是附加品,更多是为了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战术发挥出来。

而做到这一战术的代价,仅仅只是一片可让匈奴人放牧的草场罢了。

匈奴军队本就是许多小部落为生存而聚拢在一起的力量,之所以不投靠大汉,更多也是因为异族不信任的原因。

然而自从龙城被汉军捣入,匈奴势力内部就在动荡了。

对他们自己必胜的心已经不存,自然就会考量着投降入汉。

而如赵信这样的降将所率部落在大汉能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就是匈奴人最好的参考了。

想到这一层,卫青大约也明白刘彻对他们的容忍并非出自刘彻的本意,只是心理上的博弈战术。

毕竟想要彻底打败匈奴,光从军事上消灭确实是很难做到的,即便能,也需大损汉国的元气。

因为面对没有退路的灭族之祸,匈奴人必然会与大汉死战。

但是一旦给他们一条退路,让他们知道归服生活不会变差反而会变好,事情就会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只是卫青仍有些不甘心,草场或是功名什么的,予匈奴人交换他们的归降也就算了,让他身为汉将完全无视他们私底下对汉民犯罪实在是做不到。

“朕知道你在想什么。”刘彻自为自沏了一杯茶,眼也不抬地道:“乖顺的匈奴人也就罢了,如赵信这种小人朕也看不过去。明面上的问罪不合适,你如今预备将他们拉去大战最前的做法就很好。”

为大汉出战是招降匈奴人时就已经谈好了的条件,战场上有什么安排变动也只是统帅的意思,死人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即便赵信一支全灭在了战场上,也只能让人以为是他那一支战力不行,或是赵信本人指挥不佳,与大汉无任何干系。

“提出这一项的不是臣,是去病。”卫青不与自家外甥抢功,听刘彻认可了这种做法,便自然地将功劳还给了霍去病。

刘彻略有动容,脸上出现了些笑影,再向卫青看来,声音中透出了些自豪:“朕还奇怪你竟能想出这种主意,原是去病那小子耍的招儿,朕倒是真没白教他那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