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有子初长成

道门当世 葫芦不是瓢 1811 字 3个月前

提了食盒回返洞府,打开来才发现,内中不过一碗肉粥,一叠小菜,一块馒头。

他正腹中饥饿,当即吃将起来。吃食入口,那馒头与小菜也就罢了,偏那肉粥颇为不凡,入腹中自有暖流游走周身百骸。待来日薛振锷才得知,这肉粥之中精选碧梗米,加了鸡丝,又有从蓉熬煮而成。

旁的也就罢了,这从蓉号称塞外人参,补阳不躁、补阴不腻,端地珍贵。

此药自关外瀚海走私而来,到得武当山下,每斤要价八钱银子。后山所居真修三十余,每日单单是早饭便要耗费三斤从蓉,这一月下来便是七十多两。

这也就罢了,薛振锷不过炼谷化精修为,其余振字辈师兄弟大多炼精化炁修为,需辅以培元丹;待修至炼炁化神,又要养神丹。

杂七杂八下来,每年单是吃食,这后山真修就要耗费纹银万两!

难怪掌门真人于朝廷有诏必奉,四下结交达官显贵。修行讲究财侣法地,财为第一事。若无海量银钱支撑,纵有天纵之资穷其一生也难以窥得仙门。

薛振锷便在这真武后山安置下来,每日习练不缀。起初还想与同门、师长联络一番,可不过三、两日便发现,这后山同门、师长,要么是在闭关,要么便是在苦修,便是偶然撞见,说上三言两语对方便匆匆回返。

薛振锷还想与师父袁德琼说上两句,苦等三日终于撞见袁德琼出得洞府,方才见礼,袁德琼便道:“振锷怎地来了后山?”

“额,弟子……”

那袁德琼一挥衣袖:“罢了,既来了后山那便好生修行就是。莫要聒噪,贫道方才想出个苗头。”转而双目发散,兀自都囔:“这移花接木之法莫非要落在转生寄魂之法上?不妥不妥……”

又过两日,胡师叔那七分药田总算料理得当,王师兄得了空暇,寻了薛振锷不停诉苦。此后又纠缠薛振锷两日,琢磨着将那符阵完善。

奈何薛振锷只识云篆文字,与符阵之道一窍不通。王振良见问不出来,转头便自行闭关钻研去了。

薛振锷初次入后山,谨慎了好一阵子,眼见实在无人管束,终于大着胆子下了一趟山。奈何此番再无武振川背负而行,一来一回径直耗费了一日光景,他只与殷素卿小小相聚了一番便不得不回返。

他寻思不是办法,便央求武振川,学了一手轻身功夫。他搬运气血两月有余,身强体壮,配以江湖轻身功夫,虽不能如刘师兄、武振川那般纵跃如飞,却也穿林跃碍如履平地。

如此,待武当山第一场冬雪降下,薛振锷已习惯了后山清冷的日子。只每隔三、五日便要下山一趟,与殷素卿小小相聚一番,双手环扣说上一些体己话。

江西隆兴府,按察使衙门。

薛振锷于后山苦修之际,他当日所书信笺随着游方道人辗转千里,终究到了江西隆兴府。

此地前宋时名隆兴府,蒙元时改称龙兴府,到了大郕又改回前宋旧称。

这日放了衙,按察使老爷薛珣一路从二堂进得内宅,方才跨过内宅门,便听得瑶琴叮冬,本已沉着脸的薛珣难得嘴角噙笑。

丫鬟晓蝶凑将上来,递了净手的帕子,低声言道:“老爷,今日有道人带了二郎的信笺,夫人等着老爷您亲启呢。”

薛珣擦了手,言道:“既是二郎书信,夫人怎地偏要等我?”

晓蝶道:“夫人说要等着老爷一起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