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约翰·杜尔愿意听,林铮也不介意说几句,“石油等不可再生的矿石燃料的总储量是有限的,随着矿石燃料总储量的不断减少,汽油的单位价格必然不断上涨,但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市场希望看到的:老百姓一个月的薪水还不够加油的,其他行业怎么办?”
“汽油的价格在上涨,但老百姓购买汽油在其收入当中所占的比例却不能增加,起码是不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给汽车行业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没错,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现实,”约翰·杜尔点点头,一脸好奇的向林铮问道,“这么说来这就是林先生很看好电动和混动的原因?”
林铮说的这话说的倒是没错,看看从80年代中期到今年这10年时间里,汽油的价格增长了多少?但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呢?作为金融专家,他当然知道,去掉通货膨胀的因素之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了一点点的减少。
能源巨头们当然希望老百姓们一个月不吃不喝把他们所有的收入都贡献给自己,最好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只够加半箱油的,但就像林铮说的那样,能源行业当真敢这么做,其他行业还不得联合起来生撕了他们?
“也不全是,最起码中间也要有个过度的过程,不可能一步从传统内燃机直接过渡到电动、混动,”既然都说到这儿了,林铮也不介意说的更多,“一开始大家的做法必然是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原本需要30排量才能达到的功率,将来若是15的排量就能达到,等于变相的减少了民众的汽油成本开支……这一点大家已经这么做了。”
这……似乎也没错。虽然约翰·杜尔对于汽车行业不是很了解,但也的确知道,这些年来发动机的升功率的确是越来越高的,他点点头,示意林铮继续往下说。
“但受限于基本的物理法则和内燃机固有的做工方式,他们的效率总是有一个上限,当到达了这个上限之后,想要提升功率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排量……问题又来了,汽油的开支又增加了,这可不是市场想要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混合动力该出现的时候,一台小汽油机搭配一台电动机,百公里油耗降低到5升左右,相比于现在的汽车动辄百公里15个左右的油耗,这意味着可以允许汽油的价格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3倍!”
“但是市场不可能围绕着那些传统能源巨头的指挥棒在转,其他行业的利益也需要考虑,如果将来的技术发展到纯电动汽车一次充满电的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至300公里,充满电在8个小时左右,这就意味着纯电动汽车有了普及的可能性和基础……白天开车上下班,晚上在家里冲电,第二天早晨正好用……如果技术的发展能够做到续航里程能够400至500公里,充满电的时间在20分钟至1个小时,那就到了纯电动车大规模普及的时候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各大汽车巨头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纯电动汽车的探索,”约翰·杜尔皱着眉头思索了半晌,终于开口了,“但你认为这其中需要往里面投入多少钱才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约翰·杜尔承认说的有道理,但电动汽车想要达到林铮口中的效果,绝对不是15亿美元的投入能够拿得下来的吧?说的难听点儿,或许10个、20个乃至100个15亿美元也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这就与从无到有的孕育出一家国际型的大型企业集团一样,”林铮笑着道,“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只是纯投入、不产出,杜尔先生,您的算法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
这话就算是委婉的说法了,约翰·杜尔当然知道自己话里面有什么地方不对:在电动汽车需要海量投入的前期,他林铮完全可以靠从传统动力汽车、it行业赚的钱投入一部分到这里面来,等将来电动汽车发展起来之后,占据了先发优势的联创科技就有机会成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新贵和巨头……虽然这只是有可能,但在各大汽车厂家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说就算意识到了也不认为这一天会来的这么早。
对于林铮来说,这虽然只是一个可能、一个机会,不敢保证有多大成功率,但有这么一个机会就足以让任何人去拼命了,谁还敢盘算其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