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离散兄弟

”都会暴露他们两人互相认识的事实。

心中的疑惑不减反增,荀启难得地生出几分焦躁之感,却只能耐心等待“席启”剩下来的话。

他并不知道原主与“席启”的关系,对“席启”的了解不够,见招拆招是最好的办法。

果不其然,在听了“席启”的这句话后,董卓露出“果然如此”的神情,有些不悦地道:“既然你二人早就认识,为何在查傅籍时双双否认?”

“席启”不慌不忙地起身,行了一礼,将事情的原委缓缓道来。

在他的叙述中,他与荀启是一对兄弟,姓席,颍川沈丘人,因为战乱,家中突逢变故而流亡在外。

他二人在离乡前到县衙开具身份传书,负责名籍的官员不慎将二人名字写反,把席斐写成了席启,席启写成了席斐。发现写错后,县官还未来得及作废修改,沈丘突然遭到黄巾军的进犯,全员备战。

其后县官丧命,百姓流亡,兄弟二人远走他乡,在靠近长安的中途发生争执,大吵了一架。弟席启年少气盛,放言不再认席斐这位兄长,趁着夜色独自离开。

席斐始终放心不下弟弟的安全,一路找寻到长安,暗中打探他的下落。因为担心弟弟得到消息,会再次一个人偷偷溜走,席斐在傅籍官询问的时候否认了二人的关联,并在董卓说要带他引荐席启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终于在酒宴上抓到了他。

被这一串设定听得无言以对的荀启:……

如果不是他脑中还记得原主的真实姓名,知道原主和自己一样都叫荀启,姓荀而不姓席,他差点就信了。

“席启”——或许该称他为真正的席斐——苍白的容颜带着一种说服人心的力量,此刻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没有骗到荀启,却让董卓信了一大半。

虽然颇具戏剧性,但席斐的这段说法恰好能解决董卓心中的所有疑惑,所谓的戏剧性反而让董卓多信了几分。

毕竟,若是说谎,没必要编造一个“姓名写反”的夸张情节,来增加旁人的不真实感。

再想到荀启那天同样一口咬定,说自己不认识志才,想来确实是对兄长席斐心怀怨意,不愿意认这个兄长。

至于刚刚斟酒的纠葛,同样是

二人争执的佐证,而荀启如今的沉默寡言也有了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