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曌对这件事情十分感兴趣,教化百姓本来就是当政者的重点工作之一,甚至如果有成果的话还能记入史册,青史留名。

而岭南之所以没有成立官学也是因为有其特殊的地方——这里一直都是作为流放地出现在各级邸报上的,要不然就是俚户造反,反正都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经略使也说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文盲太多,不服王化,不懂礼义廉耻,所以更应该让他们学习,用儒家思想影响这里的人,若干年后说不定风气也能为之一清。

至于流放过去的官员后代,那就看当年是怎么判的呗,如果明确规定了后代不得录用,那自然是不能上学读书的,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那就当普通人来处理嘛。

这倒也是个办法,武曌忽然就想起来之前她收到的情报,骆时行在北带县好像就搞了个私学,所以北带县如今是整个交州,甚至是整个岭南最稳定,心里也是跟大唐最亲近的地方。

据说那边少数民族跟汉族基本一家亲,没什么特别大的冲突,彼此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甚至那些部族还会主动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这样一看,设立官学还是比较重要的。

武曌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岭南,她的心腹大患是吐蕃,但是因为岭南接二连三的叛乱,搞得朝中上下都十分忌惮岭南,甚至不敢轻易出兵吐蕃,若是岭南能够在短时间内稳定下来,她还能重启对吐蕃的战事。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她当即下令让人拨款,并且责令岭南经略使一定写好条陈呈奏上来。

经略使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麻了,他哪儿会写什么条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