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不收,便是违抗君命,如此一来,邺城今年的军饷便不需寻其他由头克扣了。”
听到军饷两字,谢年舟眉头微动,“邺城的军饷每年扣几成?”
“五成。”
心腹答道,怕谢年舟与祝仪关系好,他又不忘补充,“不止邺城,天下郡守皆是如此。”
“当今天子乃郡守登基为帝,自然怕旁人走他的老路,而今祝家势力颇为强势,隐隐有北方之最的苗头,若叫祝家吃饱了肚子,只怕这天下又要换了主人。”
“故而谢公要扣他的军饷,又要他驱兵平叛晋阳,晋阳兵力不输邺城,两虎相争,便有一伤,届时主人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北人善战,南人文弱,主人若能一统北方,南方士族必会尊主人为首——”
“老头子难道不怕狗急跳墙?”
谢年舟冷笑打断心腹的话。
心腹一怔,下意识道:“主人无需担心祝家会反叛,他无军粮,各地又有其他郡守钳制他,纵然略有声望,也是孤掌难鸣,不过是谢公手中棋子罢了。”
谢年舟睁开了眼。
莫名的,他想起自己向祝仪讨要奖励时祝仪的忐忑——“先说好,你莫要选贵的,不然我会攒很久的钱。”
堂堂郡守之女,竟连送人礼物的钱都没有?
原因似乎昭然若揭——邺城的军饷被克扣得厉害,祝谦哪有余钱去供养祝仪?
城内的荣芳斋,乃至最大的绸缎铺子,皆是祝仪的小金库,然而就连这点小金库,都要准时向祝谦交钱。
原因无他,实在太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