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玉昔帖木儿又看了看伯颜军旗下悬挂着的白色三尾纛,心里疑惑,不知伯颜究竟何意?别人都是象征杀戮与诛灭的黑纛,伯颜为何却要挂出象征仁慈与宽恕的白纛?难道伯颜在暗中同情乃颜极其谋叛的属下部众不成?

但战情紧急,已不能让他多想了。玉昔帖木儿命令竖起指令旗,让第一队弓骑兵先上。按蒙古人作战习惯的次序,先由弓骑兵发起“曼谷歹”式进攻。

弓骑兵要身着轻便皮革甲胄,随身携带两只装满箭的巨大箭囊,背后是骨角加动物筋腱制的反曲复合弓。他们要按照轮次冲锋,如潮水般一波波上。如果敌人强硬,他们就后退。在被敌人追击时,他们要在撤退中边退边反身回射。如果敌人也回撤,他们就拨转马头回来冲上去再次齐射。如此反复,直到箭支完全射光,弓骑的任务才算完成。这就是“曼谷歹”。

如果“曼谷歹”式进攻后敌人仍然没有被冲的七零八落,在后面则还有来自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高加索重甲骑士,他们以人马皆披金属重甲和长达十余米的重型骑矛而著称。冲锋时巨矛夹在腋下,枪尾朝向马身后左侧,枪尖指向马首右侧。配合椅子型高背马鞍和长马镫。夹枪冲锋时,整个人坐于鞍子之上,后背抵住鞍背,双腿伸直踹紧马镫,马靴上有后靴跟可以帮助人紧紧扣住马镫不至于脱脚。这种被称为“夹枪墙式冲锋”的重骑战术,最初源自西欧的诺曼人,在十字军东征时被传入高加索诸王国,立刻就被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模仿。

东罗马公主安娜.科穆妮娜见识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重甲诺曼骑士是怎样冲锋的以后,钦佩之至,称这些诺曼人“能够把巴比伦坚固的城墙上撞击出一个大洞”。

这样的作战方式对骑士和他们的马匹都有着极其苛刻的要求。

首先,需要骑兵集群排成稳固阵线,要膝盖对膝盖相距很近,以至于据说在第三次十字军中的诺曼骑士队列中,扔到他们中间的苹果都不会落地。然后,夹枪冲锋开始时马匹要小跑前进,只有在最后一刻才发动冲击,这是为防马匹疲倦或队形散乱。而且,骑枪在一开始是竖举,只有在接近敌人时才平举,以期正面击中敌人或他的盾。骑士不可盯住迎面而来的枪尖,因为这会让人退缩或闭眼。相反的骑士必须将自身注意力集中到不断接近的敌方的人和马匹身上,对冲过后就要拔出所配之附属兵器,通常为高加索骑士马刀或日耳曼式大剑,进入肉搏厮杀直到接近体能极限。

在最后的最后,则还有汉军重步兵做收尾的工作。在高加索的重骑精疲力尽而撤下后,汉军以霹雳火、飞火神鸦、震天雷等火药武器对着敌军进行轮番投射,在风向许可时还可以对敌人释放有毒的狼烟。通常在此时敌方都已经被弓骑兵和重甲骑士的数轮冲击消耗的所剩无几,面对火药武器制造的地狱般的浓烟与烈焰,他们只能乖乖的跪倒投降了。

但今天似乎发生了点小小的意外,以至于令双方都没有达成预期的目的。

乃颜派一对弓骑兵硬闯中军对着合汗所乘之象辇万箭齐发,是元军怎么也没想到的。皇帝不得不弃了象辇狼狈不堪的由人背着转移到马上躲避乃颜的弓箭手。

而元军不仅使用了蒙古人的“曼谷歹”战术,还使用了在东方异常罕见的“诺曼墙式冲锋”,也是令乃颜军队大为惊骇的。那些披挂全身包裹的重甲,连面孔都被面甲遮蔽的高加索骑士,以及他们腋下长达十几米的巨矛,如同隆隆作响的钢铁战车一样碾压过去,同样把乃颜手下的蒙古人冲击的四散奔逃溃不成军。

双方的血战,由日升至日落,未分胜负。

忽必烈合汗决定收兵了,他觉得自己要重新思考下这仗如何打下去。今天的战果令合汗非常的不满意。另外还有伯颜居然挂白纛一事,令合汗心头发堵,他想质问这奴婢,究竟为何要如此的与他对着干,他还想不想要自己那颗头颅了?!

伯颜不顾伤病,挣扎着下床,非要一再的对着合汗行叩首大礼,却不肯说任何的话。最后被合汗令人将他撵出去了事。管他是挂白还是挂黑,启用亚美尼亚人和格鲁吉亚人终究是的伯颜的主意,而且效果不错。至于那纛的颜色问题,忽必烈觉得可以以后再慢慢的计较。

但伯颜被撵走后不久居然又携汉军万户都元帅、中书左丞李庭回来了。伯颜和李庭谋算好了,趁着乃颜的气势已经被这第一仗给冲了,就在今夜令汉军携火药潜入乃颜营中纵火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