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南城墙开的三座门,正中的叫丽正门,靠东边的是文明门,靠西边的叫顺承门。

东城墙的三座门,中间的门叫崇仁门,南边的叫齐化门,北边的叫光熙门。

西城墙的三座门,正中的是和义门,南边的叫平则门,北面的叫肃清门。

北城墙上只开了两座门,靠东边的叫安贞门,靠西边的叫建德门。

大都的城门布局,正是哪咤的三头、六臂、两足。而民间不拘小节,习惯上只叫“八臂哪咤城”。老百姓也不管那哪咤究竟有几条胳膊,只是图个吉利的叫法罢了。因哪咤是佛法的护法天神,所以在民间尽得民心,是百姓眼里的少年护国救世英雄,他除尽人间的妖邪,可保本帮子民的平安与合乐。

由于迁入大都新城必须以富有者和在任官职者为先,很多平民百姓依旧留在中都旧城。在当时老百姓的心目中旧城仍是重要的,通常把新、旧城并称为“南北二城”,二城分别设有居民坊七十五处及六十二处。

大都新城中的商市分散在皇城四周的城区和城门口居民结集地带。

其中东城区是衙署、贵族住宅集中之地,商市甚多,有东市、角市、文籍市、纸札市、靴市等。

北城区因郭守敬开通通惠河使积水潭海子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沿海子一带形成繁荣商业区。海子北岸的斜街更是热闹,各种歌台、酒肆、茶楼和卖生活物什的商市汇集于此。如米市、面市、帽市、缎子市、皮帽市、金银珠宝市、铁器市、鹅鸭市等一应俱全。稍北的钟楼大街也热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鼓楼附近还有一处全城最大的“穷汉市”,是城市贫民出卖劳力打短工寻雇主的市场。

西城区则有骆驼市、羊市、牛市、马市、驴骡市等,牲口买卖集中于此。

南城区即金中都老城,有南城市、蒸饼市、人市等。以及新城前三门外关厢地带的车市、果市、菜市、草市等。又因前三门外是水陆交通的总汇,所以商市、居民麇集,形成城乡结合与新旧二城交接处的繁华地带。

合汗的大都在市中心另设高大钟楼、鼓楼为全城报时。前代历朝历来利用里门、市楼、谯楼或城楼击鼓报时,但在市中心单独建造钟楼、鼓楼,上设铜壶滴漏和鼓角报时则是大都首开先河的创举。

为合汗建造大都的总管刘太保,姓刘名侃,后更名为秉忠。曾出家,法名子聪,表字仲晦,号藏春散人。他即邢州人士,祖籍在瑞州,世为辽朝官宦大族,曾祖父任金朝邢州节度使,出身世宦之家,自幼聪颖过人。十三岁时入都元帅府为质子,十七岁为邢台节度府令史。拜虚照禅师为师习佛法。后入合汗的金莲川幕府,以佛僧身份参预军政要务,被尊称为“聪书记”。正是他建议合汗取《易经》中“大哉干元”之美意,在“也克.蒙兀尔.乌鲁斯”的蒙古语国名外,另增设了一个汉文的优美国号“大元”。

这位刘太保当年曾因官场失意而出家,并感叹:“想我家世代为官,难道我宁愿沦为县城里一小吏不成?大丈夫生不逢时,当隐忍折服后相机而动待时而起,才能铸就一番功业!”据说当时有一个相士在为发达前的刘太保相面时说了一番话,他说这位刘太保“是何异僧!形如病虎,目三角,眼有凶光,性必嗜杀,将来必有千万人因你而死矣!”刘太保听了后淡然一笑,然后就辞别了师傅虚照禅师,云游云中,留居南堂寺去也。

伯颜随着合汗返回大都并成亲的时候,刘太保已经还了俗,不当和尚了。合汗还把翰林侍读学士窦默的女儿嫁给他做为妻子,并在奉先坊赐他宅第。

十月的初春,大都冬季的寒冷已经消退,郊野外已经见了新绿。桂花、菊花、鸡冠花、一串红、海棠、什腊红等都开的热闹。在一片花海里,有两个穿锦袍小靴的小僮,一前一后走着,每人手中都有一捧花。前面一个翠蓝色衣袍的僮子粉嘟嘟的脸蛋儿,小嘴儿娇红,耳垂金环,项上带着金项圈,辫稍儿垂着珠儿,俏丽可爱至极。后面的僮子穿桃红色衣,黑色小靴,头上缠着雪白的戴斯达尔式头巾,也生的粉妆玉琢般明媚喜人。

两个孩子摘够了花,便往积水潭码头河边跑去,在野地里撒着欢儿的相互追逐。蓝衣服孩子跑得更快,渐渐的把后面的红衣孩子落远了。

那红衣小孩一边气喘吁吁的追他,一边抱怨道:“米昔塔尔,别跑那么快,我都追不上啦!”

米昔塔尔.爱里瓦捏兹回头笑着说:“前些天我说你腿短,你还不服气,现在服了吧?跑不过我就证明你腿比我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