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赞同元首,而元首就是祖国的利益。”

“这是海涅!亨利希·海涅!”当大学生再次从卡车上抓过一本书的时候,外公忽然疯了似的大喊起来,“难道你们不是读着海涅的诗长大的吗!耶稣基督啊,放过海涅吧!”

就在书皮上,童年时描画在日记本扉页的端庄面容,正严峻而忧伤地望着基尔。他愣了片刻,随即不由自主地扑上前去,想要把书抢过来。

可是大学生已经扬起了手臂。海涅在烧红了的夜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绝伦的弧线,火堆顶端刹那间跃出一簇高高的火苗。年轻的人群为这奇美的景象欢呼不已,焚书仪式慢慢变成了一项花样百出的投掷游戏。

“我三岁时就会背海涅的诗了,所以现在要亲手烧掉他,来向德意志祖国赎罪!”大学生坚定地、依旧彬彬有礼地对着惊呆了的祖孙俩说:“海涅是犹太人!”

……过了许久,基尔才敢抬头看一看外公。那张须发皆白的面孔迎着冲天的火光、沸腾的人群和飞旋的纸灰,好像中世纪那些被判处火刑的受难者。一小块烧焦了的纸片失魂落魄地飘过来,正好落在外公的脚下。

“捡起来,孩子。”他听见外公嘶哑的声音,“读给我听……”

他俯身拾起纸片,觉得好像是在拾起自己的骨灰。这是海涅在大火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这不过是前奏,在焚毁书籍的地方,

最终也会焚毁人民。”

【注】

1、”在我遥远的德国境内……“出自海涅《新诗集》。该诗讲述了1077年的”卡诺莎觐见“。

2、1077年1月,时年21岁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希四世,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在暴风雪中乞求三天三夜后,亨利希四世才得到教皇的原谅,此后,“卡诺莎之辱”在西方成为屈辱投降的代名词。

3、1933年5月10日,柏林洪堡大学的纳粹大学生联盟,从洪堡大学老图书馆中搜出2万多本图书,扔到贝贝尔广场上付之一炬。

4、”这不过是前奏……“出自海涅《阿尔曼索》。1995年5月20日,在贝贝尔广场落成了焚书纪念遗迹。其中一块铭牌上就刻着这两句诗。

第3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