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页

就如现在,望着前方那艘巨大的楼船,一艘行驶在这河道上的货船商人骂骂咧咧地说道:“这些天杀的税吏!”

一边骂着,一边不得不将几份大司农的公文拿出来。

准备应付那些可能的检查。

没办法,当年的告缗杀的天下商贾豪强丧胆。

在现在,几乎没有几个人敢冒着抄家流放的危险偷税漏税了。

特别是大型货船和商船,只能咬牙切齿的掏钱交税。

“与民争利,长此以往,国安能宁乎?”一个年轻的儒生,站在船头的甲板,看着这一切,痛心疾首的感叹。

当年,孟子见魏惠王,惠王开门见山就问道:“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答曰:“王何必言利,有仁义可也!”

这算是儒生们第一次在义利观上引入仁义价值为准绳。

但真正让儒生们觉醒的,还是二十余年前,董仲舒提出来的一个理论。

当时,董仲舒明确提出了‘已受大,不取小’的思想,由是发明了一个词语‘与民争利’。

这个词一发明,立刻风靡天下,为儒家各派广泛接受引用。

然后,再悄悄的掺进自家私货,就变成自家的理论了。

纵然是董仲舒,对这样的行为,也是徒之奈何。

诸子百家一大抄,真要较真,他董仲舒的论著里,也抄了许多人的东西。